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中华鲟生物学特征 | 第10-14页 |
1.1.1 物种简介 | 第10-11页 |
1.1.2 生活史 | 第11-12页 |
1.1.3 产卵场 | 第12-14页 |
1.2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 第14-16页 |
1.2.1 中华鲟自然资源现状 | 第14-15页 |
1.2.2 中华鲟物种保护现状 | 第15-16页 |
1.2.3 中华鲟全人工繁育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第2章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 | 第19-27页 |
2.1 水温对鱼类的影响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2.1.1 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2.1.2 水温对鱼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3 水温对鱼类的其他影响 | 第22-24页 |
2.2 水温对鲟鱼性腺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第3章 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水温过程及特征分析 | 第27-39页 |
3.1 数据材料 | 第27-28页 |
3.2 产卵场水温过程变化分析 | 第28-37页 |
3.2.1 年平均水温趋势 | 第28-29页 |
3.2.2 年平均水温序列突变点 | 第29-32页 |
3.2.3 周期水温过程突变点 | 第32-36页 |
3.2.4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4章 三峡水库对中下游的滞温评估 | 第39-58页 |
4.1 大型水库滞温效应研究现状 | 第40-43页 |
4.1.1 库区水体水温层化理论 | 第40-41页 |
4.1.2 水库下泄水温的研究现状 | 第41-42页 |
4.1.3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对下游水温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4.2 三峡水库的滞温评估 | 第43-54页 |
4.2.1 时间序列相似性匹配技术 | 第43-45页 |
4.2.2 基于时间序列平移的分解模型 | 第45-48页 |
4.2.3 葛洲坝下周期水温过程的分解 | 第48-53页 |
4.2.4 分析与讨论 | 第53-54页 |
4.3 小结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5章 中华鲟自然繁殖对滞温的响应 | 第58-66页 |
5.1 中华鲟自然繁殖时间 | 第58-59页 |
5.2 中华鲟自然繁殖时间的重构 | 第59-64页 |
5.2.1 操作过程 | 第60-61页 |
5.2.2 模拟结果 | 第61-62页 |
5.2.3 分析与讨论 | 第62-64页 |
5.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