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1 植物防御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 茉莉酸在植物伤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 第18-22页 |
2.1 茉莉酸信号的感知 | 第18页 |
2.2 茉莉酸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18-19页 |
2.3 植物伤信号茉莉酸的传递 | 第19-21页 |
2.4 茉莉酸信号分子与其他信号分子在转导过程中的交叉作用 | 第21-22页 |
3 JA在伤害胁迫下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 第22-24页 |
3.1 尼古丁 | 第23页 |
3.2 长春花碱 | 第23页 |
3.3 青蒿素 | 第23页 |
3.4 硫代葡萄糖甙/亚麻荠素 | 第23页 |
3.5 花青素 | 第23-24页 |
3.6 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 第24页 |
4 沉香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4.1 沉香形成的机理 | 第24-25页 |
4.2 沉香的化学成分 | 第25页 |
4.3 沉香的结香方法 | 第25-27页 |
前言 | 第27-39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9页 |
第一章 茉莉酸信号分子与沉香倍半萜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 第39-5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1.1 试剂 | 第39页 |
1.2 仪器 | 第39-40页 |
1.3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1.4 实验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2.1 实验材料处理 | 第40-41页 |
2.2 内源茉莉酸的测定 | 第41-42页 |
2.3 倍半萜的测定 | 第42页 |
2.4 茉莉酸信号通路中核心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2-44页 |
2.4.1 总R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2.4.2 DNase Ⅰ消化总RNA | 第43页 |
2.4.3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3-44页 |
2.4.4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4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4-53页 |
3.1 基于转录组学茉莉酸信号通路中核心基因的表达谱 | 第44-46页 |
3.2 热激处理对白木香悬浮细胞中内源茉莉酸含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 热激处理对白木香悬浮细胞中倍半萜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伤害胁迫下茉莉酸信号通路中核心基因的表达 | 第49-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第二章 茉莉酸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8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1.1 试剂 | 第57-58页 |
1.2 仪器 | 第58页 |
1.3 材料 | 第58页 |
1.3.1 植物材料 | 第58页 |
1.3.2 菌株与载体 | 第58页 |
1.4 实验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8-64页 |
2.1 总RNA的提取 | 第58页 |
2.2 mRNA的分离与纯化 | 第58-60页 |
2.3 5'和3'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0-61页 |
2.3.1 5'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0页 |
2.3.2 3'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0-61页 |
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1页 |
2.5 基因cDNA序列全长的克隆 | 第61-64页 |
2.5.1 5'和3'cDNA的扩增 | 第61-62页 |
2.5.2 PCR产物检测与回收 | 第62-63页 |
2.5.3 连接、转化与测序 | 第63-64页 |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 | 第6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4-77页 |
3.1 白木香总RNA的提取 | 第64页 |
3.2 白木香JA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4-77页 |
3.2.1 白木香AsLOX1基因 | 第64-67页 |
3.2.2 白木香AsCOI1基因 | 第67-70页 |
3.2.3 白木香AsNINJA1基因 | 第70-72页 |
3.2.4 白木香AsJAZ1基因 | 第72-74页 |
3.2.5 白木香AsMYC2基因 | 第74-77页 |
4 讨论 | 第77-7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三章 白木香AsJAZ1基因通过茉莉酸途径负调控拟南芥倍半萜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81-9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1-83页 |
1.1 试剂 | 第81页 |
1.2 仪器 | 第81-82页 |
1.3 材料 | 第82页 |
1.3.1 植物材料 | 第82页 |
1.3.2 菌株与载体 | 第82页 |
1.4 实验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82-8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3-91页 |
2.1 实验材料处理 | 第83页 |
2.2 总RNA的提取 | 第83页 |
2.3 mRNA的分离与纯化 | 第83页 |
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83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83页 |
2.6 白木香AsJAZ1基因瞬时表达分析 | 第83-86页 |
2.6.1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3-85页 |
2.6.2 基因枪法转化祥葱表皮细胞 | 第85-86页 |
2.7 白木香AsJAZ1基因转化拟南芥 | 第86-91页 |
2.7.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6-88页 |
2.7.2 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 第88-89页 |
2.7.3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89-91页 |
2.7.4 qRT-PCR检测转基因拟南芥中倍半萜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9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1-96页 |
3.1 白木香AsJAZ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91-93页 |
3.1.1 伤害胁迫下AsJAZ1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91-92页 |
3.1.2 AsJAZ1基因组织表达 | 第92-93页 |
3.2 白木香AsJAZ1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定位 | 第93页 |
3.3 白木香AsJAZ1基因的过表达对拟南芥倍半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3-96页 |
3.3.1 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93-94页 |
3.3.2 转基因拟南芥植物的获得 | 第94-95页 |
3.3.3 白木香AsJAZ1基因负调控拟南芥倍半萜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95-96页 |
4 讨论 | 第96-9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97页 |
参考文化 | 第97-99页 |
第四章 白木香AsMYC2基因通过茉莉酸途径正调控拟南芥倍半萜合酶基因表达 | 第99-11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9-100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99页 |
1.2 仪器 | 第99页 |
1.3 材料 | 第99页 |
1.3.1 植物材料 | 第99页 |
1.3.2 菌株与载体 | 第99页 |
1.4 实验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99-10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0-102页 |
2.1 实验材料处理 | 第100页 |
2.2 总RNA的提取 | 第100页 |
2.3 mRNA的分离与纯化 | 第100页 |
2.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100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00页 |
2.6 白木香AsMYC2基因瞬时表达分析 | 第100-101页 |
2.6.1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00-101页 |
2.6.2 基因枪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101页 |
2.7 白木香AsMYC2基因转化拟南芥 | 第101-102页 |
2.7.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01-102页 |
2.7.2 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 第102页 |
2.7.3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102页 |
2.7.4 qRT-PCR检测转基因拟南芥中倍半萜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10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7页 |
3.1 白木香AsMYC2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102-104页 |
3.1.1 伤害胁迫下AsMYC2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102-103页 |
3.1.2 AsMYC2基因组织表达 | 第103-104页 |
3.2 白木香AsMYC2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定位 | 第104页 |
3.3 白木香AsMYC2基因过表达对拟南芥倍半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3.3.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104-105页 |
3.3.2 转基因拟南芥植物的获得 | 第105-106页 |
3.3.3 白木香AsMYC2基因正调控拟南芥倍半萜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106-107页 |
4 讨论 | 第107-10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白木香AsJAZ1与AsMYC2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 第111-1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1-116页 |
1.1 材料 | 第111-112页 |
1.1.1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111-112页 |
1.1.2 菌种及载体 | 第112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112页 |
1.1.4 实验所用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1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12-116页 |
1.2.1 白木香总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112页 |
1.2.2 基因扩增 | 第112-113页 |
1.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13页 |
1.2.4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113-114页 |
1.2.5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114页 |
1.2.6 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 第114页 |
1.2.7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114-115页 |
1.2.8 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 | 第115页 |
1.2.9 Pull-down鉴定白木香AsJAZ1与AsMYC2蛋白体外相互作用 | 第115-1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3页 |
2.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116-118页 |
2.1.1 AsMYC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116-117页 |
2.1.2 AsJAZ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117-118页 |
2.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118-120页 |
2.2.1 GST-AsMYC2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118-119页 |
2.2.2 His-AsJAZ1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119-120页 |
2.3 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120页 |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 | 第120-121页 |
2.4.1 GST-AsMYC2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 | 第120-121页 |
2.4.2 His-AsJAZ1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 | 第121页 |
2.5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121-122页 |
2.5.1 GST-AsMYC2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121-122页 |
2.5.2 His-AsJAZ1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122页 |
2.6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122-123页 |
2.7 AsJAZ1与AsMYC2蛋白体外相互作用分析 | 第123页 |
3 讨论 | 第123-12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结语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