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带一路”超级自贸区的法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一带一路”的背景阐释 | 第14-19页 |
2.1 “一带一路”政策发展概况 | 第14页 |
2.2 “一带一路”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2.2.1 政策推动而非市场推动 | 第15页 |
2.2.2 重项目而轻规则 | 第15-16页 |
2.2.3 国际话语权较弱 | 第16页 |
2.3 构建法治“一带一路” | 第16-18页 |
2.3.1 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 第17页 |
2.3.2 构建法治“一带一路”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分析 | 第19-23页 |
3.1 FTA与FTZ的比较 | 第19页 |
3.2 WTO关于自贸区的法律规定 | 第19-21页 |
3.2.1 明确允许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存在 | 第20页 |
3.2.2 明确了自由贸易区的内在条件 | 第20-21页 |
3.2.3 明确了WTO的审查和监督职责及机制 | 第2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4章 超级自贸区的法治前瞻 | 第23-31页 |
4.1 超级自贸区概念 | 第23-25页 |
4.1.1 覆盖的地区广 | 第23-24页 |
4.1.2 开放的级别高 | 第24-25页 |
4.2 中国自贸区建设成果 | 第25页 |
4.3 中国自贸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 | 第25-26页 |
4.3.1 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 | 第25-26页 |
4.3.2 WTO发展的复杂性和固化性 | 第26页 |
4.4 超级自贸区与TPP和RCEP | 第26-28页 |
4.5 建设超级自贸区的困难 | 第28-30页 |
4.5.1 国际经济固化 | 第28页 |
4.5.2 各国发展不均衡 | 第28-29页 |
4.5.3 中国政策的渐进性 | 第29-3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5章 推进超级自贸区的法治建议 | 第31-39页 |
5.1 以FTA为主要合作手段 | 第31-32页 |
5.1.1 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依据 | 第32页 |
5.1.2 法律适用 | 第32页 |
5.2 包容选择合作伙伴 | 第32-34页 |
5.2.1 按照国别基础分类谈判 | 第33页 |
5.2.2 升级固化已有的“伙伴关系” | 第33-34页 |
5.2.3 协同战略节点国家 | 第34页 |
5.3 积极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 | 第34-36页 |
5.3.1 夯实与欧盟的法律基础 | 第34-35页 |
5.3.2 推动中欧自贸协定 | 第35-36页 |
5.4 借鉴其他已签署的自贸协定 | 第36-3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