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尚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三维数值模式的介绍及设置 | 第19-33页 |
2.1 ECOM-si数值模式简介 | 第19-27页 |
2.1.1 模式控制方程组 | 第19-23页 |
2.1.2 初始条件 | 第23页 |
2.1.3 边界条件 | 第23-26页 |
2.1.4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2 东亚边缘海域三维数值模型简介 | 第27-32页 |
2.2.1 模型范围和网格、时间步长 | 第27-29页 |
2.2.2 初始条件 | 第29-31页 |
2.2.3 边界条件 | 第31-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东亚边缘海域三维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33-51页 |
3.1 模拟水位与海域实测站点水位的对比 | 第33-36页 |
3.2 模拟表层流场及温度结果与海域表层流场及温度资料对比 | 第36-42页 |
3.3 模拟表层盐度场结果与海域表层盐度场资料对比 | 第42-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东亚边缘海域内冲淡水的扩展情况分析 | 第51-62页 |
4.1 模型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51页 |
4.2 河流冲淡水扩展及相互作用情况的分析 | 第51-60页 |
4.2.1 渤海及北黄海海域内冲淡水的扩展情况分析 | 第52-53页 |
4.2.2 东海及南黄海海域内冲淡水的扩展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4.2.3 南海海域内冲淡水的扩展情况分析 | 第54-60页 |
4.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河流冲淡水在不同海域内的分布情况分析 | 第62-73页 |
5.1 研究方法及海域的划定 | 第62-63页 |
5.2 渤海及北黄海海域内冲淡水分布情况分析 | 第63-64页 |
5.3 东海及南黄海海域内冲淡水分布情况分析 | 第64页 |
5.4 北南海海域内冲淡水分布情况分析 | 第64-65页 |
5.5 台湾海峡及朝鲜-对马海峡内冲淡水分布情况分析 | 第65-71页 |
5.6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海域内冲淡水单宽淡水厚度的分布情况 | 第73-83页 |
6.1 冲淡水单宽淡水厚度的整体分布情况 | 第73-75页 |
6.2 长江冲淡水单宽淡水厚度的分布及扩展南界的确定 | 第75-76页 |
6.3 珠江冲淡水单宽淡水厚度的分布及扩展南界的确定 | 第76-77页 |
6.4 湄公河冲淡水单宽淡水厚度的分布 | 第77-81页 |
6.5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七章 海域内河流淡水最终走向问题的讨论研究 | 第83-93页 |
7.1 各河流淡水在特定断面上年平均淡水通量分布情况 | 第84-87页 |
7.2 长江淡水在特定断面上淡水通量的季节性变化 | 第87-88页 |
7.3 珠江淡水在特定断面上淡水通量的季节性变化 | 第88-92页 |
7.4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6页 |
8.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93-94页 |
8.2 不足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