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电动汽车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电动汽车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技术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电动汽车 -电网互动技术的实现方法 | 第15-16页 |
1.5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分布式电动汽车-电网互动技术 | 第16-17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多时段充放电模型 | 第18-25页 |
2.1 电动汽车充电特点 | 第18-19页 |
2.1.1 分段电价下的电动汽车充电 | 第18页 |
2.1.2 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退化成本 | 第18-19页 |
2.2 电网基础负荷 | 第19-20页 |
2.3 大规模电动汽车多时段充放电模型 | 第20-22页 |
2.3.1 单辆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型 | 第20-21页 |
2.3.2 大规模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型 | 第21-22页 |
2.3.3 电价曲线的定义 | 第22页 |
2.4 集中控制仿真算例 | 第22-25页 |
第3章 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分布式控制及算法 | 第25-38页 |
3.1 电动汽车的分布式充放电策略及算法 | 第25-27页 |
3.2 分布式控制仿真算例 | 第27-29页 |
3.3 最优充放电策略特性分析 | 第29-34页 |
3.3.1 只考虑电动汽车充电 | 第29-30页 |
3.3.2 电动汽车充放电 | 第30-34页 |
3.4 分布式算法的削峰填谷性 | 第34-36页 |
3.5 离线状态下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策略控制 | 第36-38页 |
第4章 分布式充放电最优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证明 | 第38-48页 |
4.1 只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的算法收敛性证明 | 第38-40页 |
4.2 电动汽车充放电同时考虑的算法收敛性证明 | 第40-45页 |
4.3 分布式算法收敛条件的仿真算例 | 第45-48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