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测评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5-16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 第19-25页 |
3.1 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表现 | 第19-22页 |
3.2 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22-25页 |
3.2.1 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内因分析 | 第22-23页 |
3.2.2 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的外因分析 | 第23-25页 |
第四章 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0页 |
4.1 构建原则 | 第25-26页 |
4.2 指标选取 | 第26-28页 |
4.2.1 股东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6页 |
4.2.2 债权人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6-27页 |
4.2.3 管理者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7页 |
4.2.4 员工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7页 |
4.2.5 消费者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7页 |
4.2.6 监管者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7-28页 |
4.2.7 社会公众层面的指标选取 | 第28页 |
4.3 指标体系框架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我国寿险公司声誉风险测评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0-45页 |
5.1 测评方法选择 | 第30-32页 |
5.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支持度计算 | 第30-31页 |
5.1.2 基于DEMATEL法的依存度计算 | 第31-32页 |
5.1.3 基于线性加权法的指标最终权重计算 | 第32页 |
5.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2-34页 |
5.3 测评过程 | 第34-44页 |
5.3.1 指标的标准化 | 第34-36页 |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44页 |
5.4 测评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6.1 结论 | 第45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70页 |
附录1 专家问卷调查表1 | 第53-54页 |
附录2 专家问卷调查表2 | 第54-55页 |
附录3 寿险公司员工职业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 第55-56页 |
附录4 寿险消费者寿险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附录5 寿险公司声誉的社会公众调查问卷 | 第57-58页 |
附录6 MATLAB运算指令及结果 | 第58-69页 |
附录7 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