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昆虫章鱼胺 | 第14-16页 |
1.1 昆虫章鱼胺的合成及分布 | 第14-15页 |
1.2 昆虫章鱼胺的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2 昆虫章鱼胺受体 | 第16-20页 |
2.1 章鱼胺受体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章鱼胺受体的信号转导系统 | 第17-19页 |
2.3 昆虫章鱼胺受体的生理功能及药理学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3 桔小实蝇的重要性及防治方法 | 第20-22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桔小实蝇章鱼胺受体基因BdOctβ1R和BdOctβ2R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4-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24页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4-26页 |
1.3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26页 |
1.4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26-27页 |
1.5 PCR | 第27-28页 |
1.6 克隆和测序 | 第28页 |
1.7 BdOctβ1R和BdOctβ2R序列分析 | 第28页 |
1.8 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1 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分析 | 第29-32页 |
2.2 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第3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桔小实蝇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表达模式解析 | 第34-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34页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4-35页 |
1.3 定量PCR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35页 |
1.4 试虫的处理与收集 | 第35-36页 |
1.5 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36页 |
1.6 定量PCR | 第36页 |
1.7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2.1 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 第37页 |
2.2 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 | 第37-39页 |
2.3 桔小实蝇饥饿诱导后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9页 |
2.4 桔小实蝇极端温度处理后BdOctβ1R和Bd Octβ2R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9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桔小实蝇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生理功能分析 | 第42-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42页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2页 |
1.3 dsRNA的引物设计 | 第42-43页 |
1.4 dsRNA的合成 | 第43-45页 |
1.5 dsRNA的注射 | 第45页 |
1.6 试虫处理 | 第45-46页 |
1.7 沉默效率的检测 | 第46页 |
1.8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2.1 dsRNA的合成 | 第46页 |
2.2 沉默效率检测 | 第46-47页 |
2.3 RNAi后表型分析 | 第47-48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桔小实蝇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的真核表达及药理学特性分析 | 第50-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0-52页 |
1.2 细胞培养 | 第52页 |
1.3 基因克隆及pGEM-T-BdOctβRs载体的构建 | 第52页 |
1.4 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BdOctβRs的构建 | 第52-53页 |
1.5 细胞转染 | 第53-54页 |
1.6 cAMP测定 | 第54页 |
1.7 激动剂与拮抗剂筛选 | 第54-55页 |
1.8 数据分析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2.1 BdOctβ1R和BdOctβ2R基因及pGEM-T-BdOctβRs载体的构建 | 第55页 |
2.2 表达载体pcDNA3.1-BdOctβ1R和pcDNA3.1-BdOctβ2R的构建 | 第55-56页 |
2.3 转染后细胞活性测定 | 第56-57页 |
2.4 桔小实蝇章鱼胺受体BdOctβ1R的药理学性质分析 | 第57-58页 |
2.5 桔小实蝇章鱼胺受体BdOctβ2R的药理学性质分析 | 第58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果、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60-61页 |
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