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路及哲学思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12-13页 |
2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经验借鉴 | 第13-17页 |
·国外主要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3-15页 |
·行政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3页 |
·政府与民间合作组织并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3-14页 |
·以大学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4页 |
·市场化运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4-15页 |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作经验 | 第15-17页 |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15页 |
·加强高校与工商企业等的密切合作 | 第15-16页 |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16-17页 |
3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4页 |
·科研经费管理与投入方面 | 第17-19页 |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第17-18页 |
·经费下拨及管理不规范 | 第18-19页 |
·在科研经费配置上,以行政力量为主导配置资源 | 第18页 |
·在科研项目管理上,重立项轻结果 | 第18-19页 |
·科技推广人员基层工作方面 | 第19-20页 |
·待遇制约素质普遍偏低 | 第19-20页 |
·缺乏中间试验基地 | 第20页 |
·科研人员基层"断层"现象严重 | 第20页 |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 | 第20-22页 |
·与农民真正需求相背离 | 第20-21页 |
·缺乏与市场对接 | 第21页 |
·科研-教育-推广严重脱节 | 第21-22页 |
·"三农"自身制约性因素方面 | 第22-24页 |
·农业经营欠规模化发展 | 第22页 |
·农民整体科技素质偏低 | 第22-23页 |
·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不健全 | 第23-24页 |
4 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路 | 第24-35页 |
·强化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 | 第24-25页 |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资金配置 | 第24-25页 |
·监管科研经费的下拨与开支 | 第25页 |
·完善农业科技人员下派工作机制 | 第25-29页 |
·妥善处理科技人员下派前后的工作问题 | 第25-26页 |
·按区域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 第26-27页 |
·充分发挥各农业院校的科研推广作用 | 第27-28页 |
·高等农业院校的先天优势资源 | 第27页 |
·江西农业大学的教育与科技支撑作用 | 第27-28页 |
·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考核评估 | 第28-29页 |
·建立全方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 第29-32页 |
·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 | 第29-30页 |
·农技项目审批和推广立足于农民需求 | 第30-31页 |
·农技信息传达要准确全面并及时 | 第31页 |
·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 | 第31-32页 |
·大力发展区域规模化农业 | 第32-35页 |
·因地制宜按区域经营规模农业 | 第32页 |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 第32-33页 |
·构建大型便捷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 第33-35页 |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 第33-34页 |
·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 | 第34页 |
·积极开展信息服务 | 第34-35页 |
5 从哲学视角思考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 第35-43页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第35-36页 |
·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 第36-37页 |
·内因与外因的作用 | 第37页 |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第37-38页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第38-39页 |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39页 |
·系统论思想 | 第39-40页 |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第40-41页 |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