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类型论文--重子论文

10-100 keV质子在PC绝缘体微孔膜中的输运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5页
    1.1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第8-9页
    1.2 微孔膜简介第9-10页
    1.3 离子与微孔膜相互作用第10-11页
    1.4 离子在绝缘体微孔膜中的导向效应第11-12页
    1.5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2-13页
        1.5.1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第12页
        1.5.2 本工作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参考文献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背景第15-46页
    2.1 低能高电荷态离子入射绝缘体微孔膜的实验研究第15-28页
        2.1.1 导向效应的机制与电荷斑的建立第15-21页
        2.1.2 导向能力(guiding power)和离子穿透率第21-23页
        2.1.3 镜像电荷第23-26页
        2.1.4 阻塞效应(blocking effect)第26-28页
    2.2 高能离子与微孔膜相互作用第28-30页
    2.3 负离子与微孔膜相互作用第30-32页
    2.4 电子与微孔膜相互作用第32-36页
    2.5 离子与微孔膜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第36-41页
        2.5.1 低能高电荷态离子在微孔中的静电导向模型第36-38页
        2.5.2 高能离子在微孔中多次小角度散射模型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第三章 实验技术第46-64页
    3.1 实验装置第46-58页
        3.1.1 离子源第46-47页
        3.1.2 离子束的准直第47页
        3.1.3 靶室与靶安装第47-48页
        3.1.4 MCP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第48-58页
    3.2 微孔膜制备第58-60页
    3.3 典型二维谱与数据处理第60-63页
        3.3.1 典型二维谱第60页
        3.3.2 数据处理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64-89页
    4.1 实验结果第64-77页
        4.1.1 10keV质子以 1°入射PC微孔膜出射;粒子角分布、电荷态纯度、半高宽、离子穿透率第64-67页
        4.1.2 20keV质子以 1°入射微孔膜出射粒子角分布、电荷态纯度、半高宽、离子穿透率第67-70页
        4.1.3 30keV质子以 1°入射微孔膜出射粒子角分布、电荷态纯度、半高宽、离子穿透率第70-72页
        4.1.4 60keV质子以 1°入射微孔膜出射粒子角分布、电荷态纯度、半高宽、离子穿透率第72-75页
        4.1.5 100keV质子以 1°入射微孔膜出射粒子角分布、电荷态纯度、半高宽、离子穿透率第75-77页
    4.2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第77-80页
        4.2.1 不同能量质子穿过微孔膜后的角分布第77-78页
        4.2.2 不同能量质子穿过微孔膜达到平衡后的电荷态纯度第78-79页
        4.2.3 不同能量质子入射PC微孔膜离子穿透率第79-80页
    4.3 理论模型第80-84页
        4.3.1 相互作用机制与电荷交换第80-82页
        4.3.2 离子轨迹模拟第82-84页
    4.4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84-8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uPc的有机二极管与场效应管薄膜封装技术研究
下一篇: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