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生命教育与生命道德教育 | 第15-22页 |
2.1 生命教育 | 第15-19页 |
2.1.1 生命教育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 | 第16-19页 |
2.2 生命道德教育 | 第19-22页 |
2.2.1 道德教育的生命理念 | 第19页 |
2.2.2 生命道德教育基本内涵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归因 | 第22-33页 |
3.1 大学生生命道德的困境 | 第22-27页 |
3.1.1 生命责任意识淡薄 | 第22-24页 |
3.1.2 生命抗压能力减弱 | 第24-25页 |
3.1.3 生命归属感缺失 | 第25-26页 |
3.1.4 生命价值观模糊 | 第26-27页 |
3.2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归因 | 第27-33页 |
3.2.1 社会动因 | 第28-29页 |
3.2.2 学校诱因 | 第29-30页 |
3.2.3 家庭潜因 | 第30-31页 |
3.2.4 个体内因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反思 | 第33-38页 |
4.1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33-36页 |
4.1.1 提倡生命道德教育是创造生命价值的有效举措 | 第33-34页 |
4.1.2 加强生命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 第34页 |
4.1.3 开展生命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 第34-36页 |
4.2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反思 | 第36-38页 |
4.2.1 人文教育失落,生命意义消解 | 第36页 |
4.2.2 道德教育精神逐渐迷失 | 第36-37页 |
4.2.3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缺乏实践力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升路径 | 第38-47页 |
5.1 营造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 第38-44页 |
5.1.1 发挥家庭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特作用 | 第38-39页 |
5.1.2 构建大学生提升生命价值认知的教育体系 | 第39-42页 |
5.1.3 创立全方位社会生命道德教育的动力系统 | 第42-44页 |
5.2 提升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内在动力 | 第44-47页 |
5.2.1 探寻生命之本质,形成正确生命道德观 | 第44页 |
5.2.2 珍惜生命之存在,激发积极的生命体验 | 第44-45页 |
5.2.3 追求生命之价值,成就生命的终极意义 | 第45页 |
5.2.4 提升生命之境界,实现生命的价值超越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附录一 | 第52-55页 |
附录二 | 第55-58页 |
附录三 | 第58-59页 |
附录四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