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对象满意度研究--以太原市社会保险参保对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本公共服务对象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 第16页 |
2.1.3 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 公共供求关系理论 | 第17-20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页 |
2.2.3 治理理论 | 第18-20页 |
2.3 对基本公共服务对象满意度研究的借鉴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太原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体制和服务情况 | 第21-23页 |
3.1 太原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情况 | 第21-22页 |
3.2 太原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现状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参保对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3-27页 |
4.1 指标选取的目的 | 第23页 |
4.2 参保对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3-24页 |
4.3 测评指标的量化 | 第24-25页 |
4.4 问卷调查样本和调查过程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参保对象满意度统计分析与结果 | 第27-57页 |
5.1 样本分布情况 | 第27-36页 |
5.1.1 参保个人 | 第27-33页 |
5.1.2 参保单位 | 第33-36页 |
5.2 参保对象满意度因子分析 | 第36-42页 |
5.2.1 因子分析过程 | 第36-40页 |
5.2.2 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 第40-42页 |
5.3 样本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2-45页 |
5.3.1 信度检验 | 第42-44页 |
5.3.2 效度检验 | 第44-45页 |
5.4 频数分布 | 第45-47页 |
5.4.1 参保对象对社会保险服务总体满意度情况 | 第45页 |
5.4.2 各维度满意度情况 | 第45-47页 |
5.5 交叉分析 | 第47-53页 |
5.6 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5.7 参保对象满意度问卷主观内容的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6.1 结果讨论 | 第57-5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6.2.1 制度方面 | 第59-60页 |
6.2.2 服务方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1 | 第66-68页 |
附录2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