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3页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2页
 三、文章主要框架及内容概述第12-13页
第一章 全球气候治理的缘起第13-21页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科学考察第13-18页
  一、气候变化的定义第13-14页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第14-15页
  三、气候变化的特点第15-17页
  四、气候变化的应对第17-18页
 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政治化第18-21页
  一、科学化时期第18-19页
  二、走向政治化第19-21页
第二章 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历程第21-43页
 第一节 发轫时期:20 世纪60 年代末——1988 年第21-22页
 第二节 《公约》制定时期:1989 年——1994 年第22-27页
  一、制定一项气候公约的预热和准备第22-24页
  二、里约会议的召开与《公约》的诞生第24-25页
  三、小结第25-27页
 第三节 《议定书》制定与完善时期:1995 年——2004 年第27-35页
  一、“柏林授权”的出台与《议定书》的达成第28-31页
  二、《议定书》的危机与《马拉喀什协议》的拯救第31-34页
  三、小结第34-35页
 第四节 后京都时期:2005 年至今第35-43页
  一、后京都进程的开启与“巴厘路线图”的出台第35-38页
  二、哥本哈根会议的挫折与后京都时代气候谈判的危局第38-41页
  三、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矛盾第43-52页
 第一节 国际气候制度谈判的本质与特征第43-45页
  一、国际气候制度谈判的本质第43-44页
  二、国际气候制度谈判的特征第44-45页
 第二节 国际气候制度谈判的核心矛盾第45-49页
  一、整体层面的三大分歧第46-48页
  二、具体层面的五大矛盾第48-49页
 第三节 未来国际气候制度谈判的前景第49-52页
  一、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架构的关键要素第49-50页
  二、《议定书》的命运及坎昆会议之后谈判的走向第50-52页
第四章 欧、中、美三方围绕气候制度谈判的博弈第52-98页
 第一节 欧盟——谈判的领导者第52-63页
  一、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53-55页
  二、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立场与国内政策措施第55-62页
  三、对欧盟立场与政策的简要分析第62-63页
 第二节 中国——谈判的积极参与者第63-80页
  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64-65页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立场与国内政策措施第65-76页
  三、对中国立场与政策的简要分析第76-80页
 第三节 美国——谈判的阻碍者第80-98页
  一、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第81-82页
  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立场与国内政策措施第82-93页
  三、对美国立场与政策的简要分析第93-98页
结语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05-106页
后记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审批中的听证制度研究
下一篇:对西方动物保护原教旨主义的批判及对中国动物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