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

基于相位掩模法的高阶铌酸锂Bragg波导光栅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相位掩模法刻写铌酸锂Bragg波导光栅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铌酸锂波导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铌酸锂Bragg波导光栅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相位掩模法刻写Bragg光栅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各章节安排第12-13页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12页
        1.3.2 各章节安排第12-13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基于相位掩模法的Bragg波导光栅理论基础第14-30页
    2.1 铌酸锂晶体介绍第14-19页
        2.1.1 铌酸锂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分析法第14-18页
        2.1.2 铌酸锂的光折变效应第18-19页
    2.2 相位掩模法的近场衍射特性第19-25页
        2.2.1 标量衍射特性第19-22页
        2.2.2 矢量衍射特性第22-25页
    2.3 Bragg波导光栅的理论分析第25-29页
        2.3.1 耦合模理论第25-28页
        2.3.2 传输矩阵理论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的性能研究第30-39页
    3.1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的理论分析第30-33页
        3.1.1 波导表面折射率与有效折射率关系第30-31页
        3.1.2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折射率分布第31-33页
        3.1.3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反射理论第33页
    3.2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的特性分析第33-38页
        3.2.1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中心波长变化第35-36页
        3.2.2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最大反射率及零值带宽变化第36-37页
        3.2.3 高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反射谱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的性能研究第39-48页
    4.1 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的理论分析第39-41页
        4.1.1 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的折射率分布第39-40页
        4.1.2 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反射理论第40-41页
    4.2 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的特性分析第41-47页
        4.2.1 相移位置对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反射特性影响第42-44页
        4.2.2 饱和系数对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反射特性影响第44-46页
        4.2.3 高阶π相移Bragg波导光栅反射谱第46-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的性能研究第48-55页
    5.1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的理论分析第48-51页
        5.1.1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的折射率分布第48-50页
        5.1.2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反射理论第50-51页
    5.2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的特性分析第51-54页
        5.2.1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啁啾系数及全反射带宽变化第51-52页
        5.2.2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中心波长变化第52-53页
        5.2.3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最大反射率变化第53页
        5.2.4 高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反射谱第53-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基于相位掩模法的高阶Bragg波导光栅的实验研究第55-65页
    6.1 相位掩模法刻写高阶Bragg波导光栅的实验设计第55-56页
    6.2 实验参数的确定第56-62页
        6.2.1 相位掩模板周期的选择第56-57页
        6.2.2 光强与刻写时间的选择第57-58页
        6.2.3 二阶均匀Bragg波导光栅参数确定第58-59页
        6.2.4 二阶线性啁啾Bragg波导光栅参数确定第59-62页
    6.3 相位掩模法刻写高阶Bragg波导光栅的实验流程及结果分析第62-64页
    6.4 总结第64-65页
第七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第65-67页
    7.1 工作总结第65-66页
    7.2 前景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大证券“乌龙指”索赔案的法律分析--以内幕交易下投资者保护为视角
下一篇:评萨托利“一切权力不属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