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比色法的海洋原位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实现与实验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传统检测方法 | 第14-17页 |
1.2.2 光纤化学法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流动比色法检测二氧化碳的原理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2.1 比尔朗伯定律 | 第21-22页 |
2.2.2 吸光度的加和性 | 第22-24页 |
2.3 流动比色法分析方法 | 第24-28页 |
2.3.1 流动比色法概述 | 第24-25页 |
2.3.2 指示剂特性 | 第25-26页 |
2.3.3 二氧化碳分光光度定量原理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系统整体设计 | 第29-3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化学系统设计 | 第29-31页 |
3.2.1 试剂选用 | 第30页 |
3.2.2 二氧化碳的取样和显色 | 第30-31页 |
3.2.3 泵阀及管路设计 | 第31页 |
3.3 光学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3.3.1 光源及收光装置 | 第31-32页 |
3.3.2 分光装置 | 第32页 |
3.3.3 传导装置 | 第32页 |
3.3.4 比色装置 | 第32-33页 |
3.4 机械结构设讯 | 第33-36页 |
3.4.1 分析舱 | 第34页 |
3.4.2 采集舱 | 第34-35页 |
3.4.3 泵阀舱 | 第35页 |
3.4.4 试剂舱 | 第35-36页 |
3.5 电路系统设计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37-45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电源管理模块 | 第37-38页 |
4.3 光源驱动模块 | 第38页 |
4.4 泵阀驱动模块 | 第38-39页 |
4.5 信号处理模块 | 第39-43页 |
4.5.1 微处理模块 | 第39页 |
4.5.2 光电转换与I/V转换电路 | 第39-40页 |
4.5.3 放大滤波电路 | 第40-41页 |
4.5.4 检波电路 | 第41-43页 |
4.5.5 AD转换电路 | 第43页 |
4.6 数据存储与传输模块 | 第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49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5-47页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系统验证 | 第49-66页 |
6.1 引言 | 第49-50页 |
6.2 分光光度性能对照实验 | 第50-56页 |
6.2.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0-51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6.3 二氧化碳标定 | 第56-58页 |
6.3.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6页 |
6.3.2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6.4 多次重复性验证 | 第58-60页 |
6.4.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58页 |
6.4.2 实验步骤 | 第58页 |
6.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6.5 仪器稳定性能分析 | 第60-63页 |
6.6 二氧化碳长期监测性能验证 | 第63-65页 |
6.6.1 实验平台搭建 | 第63页 |
6.6.2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6.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总结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