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对称时延约束路由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论文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ASON 体系结构及生存性技术 | 第11-22页 |
·ASON 的体系结构 | 第11-12页 |
·ASON 的传送平面 | 第12-13页 |
·ASON 的控制平面 | 第13-19页 |
·控制平面网络接口 | 第13-14页 |
·控制平面控制节点功能 | 第14-16页 |
·控制平面的控制协议 | 第16-19页 |
·ASON 的管理平面 | 第19页 |
·ASON 生存性技术 | 第19-22页 |
·ASON 生存性特点 | 第19-20页 |
·多层结构的生存性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约束路由及CSPF 算法分析 | 第22-34页 |
·GMPLS | 第22-25页 |
·通用标签交换路径 (LSP) | 第23-24页 |
·GMPLS 对信令协议的扩展 | 第24-25页 |
·链路管理 | 第25-27页 |
·链路绑定 | 第25-26页 |
·无编号链路 | 第26页 |
·链路管理协议 (LMP) | 第26-27页 |
·基于约束的路由概念 | 第27-28页 |
·GMPLS 的约束路由选择 | 第28-31页 |
·基于GMPLS 的ASON 路由模型 | 第28-29页 |
·GMPLS 网络的约束条件 | 第29-30页 |
·单混合约束参数路由算法 | 第30页 |
·多约束参数路由算法 | 第30-31页 |
·GMPLS 的约束路由计算 | 第31-34页 |
·约束路由的离线计算 | 第31-32页 |
·约束路由的在线计算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算法设计 | 第34-48页 |
·电力控制业务 | 第34-37页 |
·业务的技术特点 | 第34-35页 |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业务 | 第35-37页 |
·电力控制业务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算法设计 | 第38-44页 |
·问题描述 | 第38-39页 |
·时延约束最短路径算法设计 | 第39-41页 |
·路径分离方法 | 第41-42页 |
·SRLG 分离方法 | 第42-44页 |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算法描述 | 第44-48页 |
·符号定义 | 第44页 |
·链路代价计算 | 第44-45页 |
·路径时延计算 | 第45页 |
·算法描述及流程图 | 第45-46页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算法应用的仿真验证 | 第48-60页 |
·仿真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路由算法实现机制 | 第49-51页 |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算法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51-53页 |
·参数设定 | 第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算法与传统算法比较 | 第53-56页 |
·双向时延对称路径算法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 第56-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本文总结 | 第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缩略语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