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与定值整定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变电站智能化发展过程 | 第9-10页 |
1.3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比较 | 第10-12页 |
1.3.1 传统变电站的不足 | 第10-11页 |
1.3.2 智能变电站的优势 | 第11-12页 |
1.3.3 智能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简介 | 第14-22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 | 第14-15页 |
2.3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配置 | 第15-18页 |
2.3.1 站控层设备 | 第15-16页 |
2.3.2 间隔层设备 | 第16页 |
2.3.3 过程层设备 | 第16-18页 |
2.4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 | 第18-21页 |
2.4.1 IEC61850标准 | 第18-20页 |
2.4.2 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与整定 | 第22-31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继保设备配置与整定的基本要求 | 第22-25页 |
3.2.1 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要求 | 第22-23页 |
3.2.2 继电保护设备的整定要求 | 第23-24页 |
3.2.3 继电保护的配合 | 第24-25页 |
3.3 站内设备的配置与整定 | 第25-30页 |
3.3.1 线路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第26-28页 |
3.3.2 母线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第28页 |
3.3.3 母联保护和断路器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第28页 |
3.3.4 变压器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第28-29页 |
3.3.5 电容器保护和接地变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第29-30页 |
3.3.6 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与整定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智能变电站配置与整定的改进建议分析 | 第31-36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接地变保护的改进分析 | 第31-32页 |
4.2.1 改进分析的背景情况 | 第31页 |
4.2.2 接地变保护配置和整定的改进分析 | 第31-32页 |
4.3 备自投装置过负荷闭锁功能的分析 | 第32-34页 |
4.3.1 启用过负荷闭锁功能的原因 | 第32-33页 |
4.3.2 过负荷闭锁功能的原理和整定 | 第33-34页 |
4.4 花瓣形配网合环方案的配置和整定 | 第34-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110kV智能变电站实例分析 | 第36-57页 |
5.1 引言 | 第36页 |
5.2 二次系统配置 | 第36-39页 |
5.3 智能变电站保护定值整定 | 第39-56页 |
5.3.1 变电站相关参数设定 | 第39-40页 |
5.3.2 110kV线路保护定值整定 | 第40-46页 |
5.3.3 110kV分段开关保护定值整定 | 第46-47页 |
5.3.4 主变保护定值整定 | 第47-50页 |
5.3.5 10kV线路保护定值整定 | 第50-52页 |
5.3.6 10kV电容器保护定值整定 | 第52-53页 |
5.3.7 10kV接地变保护定值整定 | 第53-54页 |
5.3.8 10kV备自投定值整定 | 第54-55页 |
5.3.9 10kV低周低压定值整定 | 第55页 |
5.3.10 10kV出线合环的整定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