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研究 | 第14-23页 |
·行政问责及行政问责制的涵义界定 | 第14-17页 |
·行政问责及行政问责制的涵义 | 第14-16页 |
·与行政问责相似的概念 | 第16-17页 |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社会契约论 | 第18页 |
·人民主权论 | 第18-19页 |
·控权理论 | 第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页 |
·善治理论 | 第20-21页 |
·行政问责制的原则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区的行政问责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30页 |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区的行政问责制度概况 | 第23-26页 |
·西方国家的行政问责制度概况 | 第23-25页 |
·香港特区的“高官问责制”概况 | 第25-26页 |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区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影响 | 第26-27页 |
·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区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启示 | 第27-30页 |
·注重以法律规范权力 | 第27-28页 |
·注重以权力制约权力 | 第28页 |
·注重以权利制约权力 | 第28-29页 |
·建立成熟的行政问责制度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立法现状 | 第30-36页 |
·我国现有行政问责制立法的表现形式 | 第30-33页 |
·有关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有关行政问责制的地方政府规章 | 第31-32页 |
·有关行政问责制的党的政策文件 | 第32-33页 |
·我国行政问责制立法的缺失 | 第33-36页 |
·有关行政问责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缺失 | 第33-34页 |
·有关行政问责制的地方政府规章的不足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问责制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36-39页 |
·解决现有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法律体系的需要 | 第36-37页 |
·权责一致的需要 | 第37页 |
·转变执政理念的需要 | 第37页 |
·顺应世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立法的构建 | 第39-47页 |
·制定一部《行政问责法》 | 第39-44页 |
·行政问责主体 | 第39-40页 |
·行政问责客体 | 第40-41页 |
·行政问责事由 | 第41页 |
·行政问责程序 | 第41-43页 |
·行政问责的责任承担方式 | 第43-44页 |
·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机制 | 第44页 |
·建立行政问责制的配套机制 | 第44-45页 |
·营造我国行政问责文化氛围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