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精英与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日本和新加坡的比较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依据第9页
    1.2 选题意义第9-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4页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精英与政治现代化第17-30页
    2.1 政治现代化理论概述第17-21页
        2.1.1 政治现代化的概念第17-18页
        2.1.2 政治现代化的路径第18-20页
        2.1.3 政治现代化的模式第20-21页
    2.2 精英政治理论概述第21-25页
        2.2.1 精英政治的概念与理论演变第21-23页
        2.2.2 精英政治的基本内容第23-24页
        2.2.3 精英政治的简要评析第24-25页
    2.3 政治现代化中的精英第25-30页
        2.3.1 精英与政治制度化第25-26页
        2.3.2 精英与政治参与第26-27页
        2.3.3 精英与政治秩序第27-30页
第3章 精英与日本的政治现代化第30-38页
    3.1 精英与日本政治现代化的起步(1868年—1945年)第30-32页
        3.1.1 从“幕藩体制”到“明治体制”第30-31页
        3.1.2 从“自由民权运动”到“军部暴走”第31-32页
        3.1.3 毁誉参半的政治现代化第32页
    3.2 精英与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发展(1945年—1993年)第32-35页
        3.2.1 盟军主导下的民主化改造第33页
        3.2.2“五五年体制”下的日本政治第33-34页
        3.2.3 功大于过的政治现代化第34-35页
    3.3 精英与日本政治现代化的深化(1993年至今)第35-38页
        3.3.1“五五年体制”的衰败第35-36页
        3.3.2“后五五年体制”时代第36-37页
        3.3.3 保守与革新交织的政治现代化第37-38页
第4章 精英与新加坡的政治现代化第38-46页
    4.1 精英与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起步(1945年—1959年)第38-40页
        4.1.1 断裂社会中的“国家”第38-39页
        4.1.2 高喊“默迪卡”的时代第39页
        4.1.3 妥协中的成长第39-40页
    4.2 精英与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发展(1959年—1984年)第40-42页
        4.2.1 有领导的宪政第40-41页
        4.2.2 完备的行政主导体制第41页
        4.2.3 精英主义的政治实践第41-42页
    4.3 精英与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深化(1984年至今)第42-46页
        4.3.1“五九年体制”的改革第42-43页
        4.3.2 应对反对派的挑战第43-44页
        4.3.3 民本与民主之间第44-46页
第5章 对精英与东亚国家政治现代化关系的认识第46-53页
    5.1 精英作用的比较分析第46-48页
        5.1.1 精英与制度设计第46-47页
        5.1.2 精英与政治参与第47页
        5.1.3 精英间的权力结构第47-48页
    5.2 两国政治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第48-50页
        5.2.1 必须处理好秩序与民主的关系第48页
        5.2.2 必须合理地设计政治制度第48-49页
        5.2.3 必须始终保持精英间的团结第49-50页
    5.3 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第50-53页
        5.3.1 做实党政精英的理念塑造第50页
        5.3.2 设计合理的党政精英薪资制度第50-51页
        5.3.3 整合大众、服务人民第51-53页
第6章 结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NA链取代放大技术的甲基转移酶活性比色传感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北宋“二刘”与“三孔”诗歌创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