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P2P技术环境中的侵权责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8页
第二章 P2P技术概论第8-13页
    第一节 P2P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第8-9页
    第二节 P2P的性质认定第9-11页
        一、P2P是一种网络环境第9-10页
        二、P2P是一种技术环境第10页
        三、P2P的法律性质认定第10-11页
    第三节 P2P技术的经济利益考究第11-1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三章 P2P技术侵权的比较法研究第13-22页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一、美国第13-15页
        二、澳大利亚第15-16页
        三、德国第16-17页
        四、日本第17-18页
    第二节 我国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一、我国关于网络侵权的立法现状第18-20页
        二、从“快播”案为视角观察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于P2P技术环境下的侵权责任的规制第20-21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四章 P2P技术环境下个人用户的侵权责任第22-28页
    第一节 P2P个人用户的侵权行为第22-23页
        一、用户上传第22-23页
        二、下载行为第23页
    第二节 个人侵权的免责第23-25页
        一、许可使用第23-24页
        二、合理使用第24-25页
    第三节 个人用户侵权责任的规制第25-26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五章 P2P技术环境下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第28-39页
    第一节 网络服务商分类第28-29页
    第二节 网络服务商的间接侵权理论第29-34页
        一、间接侵权责任概述第29-30页
        二、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行为的分类第30-34页
    第三节 认定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则第34-36页
        一、实质非侵权规则与技术中立原则第34-35页
        二、避风港原则及红旗标准第35-36页
    第四节 P2P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判定第36-38页
        一、P2P网络服务对侵权规则的适用第36-37页
        二、P2P网络服务商的相关义务第37-38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六章 P2P技术侵权的证据确定第39-41页
    第一节 P2P技术侵权诉讼中的证据困境第39页
    第二节 P2P侵权证据及举证规则第39-40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结束语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eplerate型多酸—卟啉—锌铝水滑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一篇:可回收的L-脯氨酸催化剂在水相中直接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