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内关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外关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2.1 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农业科技推广 | 第17页 |
2.1.2 农业科技推广的形式 | 第17页 |
2.1.3 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2.2 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 第18页 |
2.2.1 农业科技推广促使农业健康运转 | 第18页 |
2.2.2 农业发展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内在要求 | 第18页 |
2.2.3 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 第18页 |
2.3 农业科技推广在“三农”中的意义 | 第18-21页 |
2.3.1 农业科技推广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 | 第18-19页 |
2.3.2 农业科技推广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第19页 |
2.3.3 农业科技推广能够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 | 第19页 |
2.3.4 农业科技推广能够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第19-21页 |
3 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 第21-25页 |
3.1 农业科技推广在“三农”中的快速渗透 | 第21-23页 |
3.1.1 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现状 | 第21页 |
3.1.2 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所取得的成效 | 第21-22页 |
3.1.3 农业科技推广在河南省“三农”发展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3.2 农业科技推广在河南省农业发展中的价值 | 第23-25页 |
3.2.1 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 第23页 |
3.2.2 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体现 | 第23-25页 |
4 农业科技推广途径探索:以周口电视台乡村服务社为例 | 第25-29页 |
4.1 周口电视台乡村服务社服务体系简介 | 第25页 |
4.2 周口电视台乡村服务社全服务链模式解析 | 第25-26页 |
4.2.1“电视节目+科技推广+农资提供”全服务链模式的构成 | 第25-26页 |
4.2.2 乡村服务社为周口市农村发展带来的价值 | 第26页 |
4.2.3 乡村服务社运营机制弊端 | 第26页 |
4.3 乡村服务社对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的启发 | 第26-29页 |
4.3.1 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是农民 | 第26-27页 |
4.3.2 农业科技推广要线上线下联动 | 第27页 |
4.3.3 科技推广不是单纯地推销农业科技和农资 | 第27页 |
4.3.4 科技推广要与科研院所结合 | 第27-29页 |
5 周口电视台乡村服务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5.1 乡村服务社促进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5.1.1 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 | 第29页 |
5.1.2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大多是由上而下 | 第29页 |
5.1.3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待全面推广 | 第29页 |
5.1.4 乡村服务社的推广效益不高 | 第29页 |
5.2 周口电视台乡村服务社促进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5.2.1 乡村服务社获取农民需求信息的渠道匮乏 | 第29页 |
5.2.2 科技推广大都为“输血”过程 | 第29页 |
5.2.3 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与村庄的联系不够紧密 | 第29-30页 |
5.2.4 农业科技推广在后期的跟踪服务不到位 | 第30-31页 |
6 周口电视台乡村服务社对河南省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方式的启发 | 第31-35页 |
6.1 农业科技推广可以构建“互联网+农业”的服务新模式 | 第31页 |
6.2 农业科技推广可以构建“订单科技”的推广方式 | 第31-32页 |
6.3 构建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信息化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 第32-33页 |
6.3.1“信息化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推广形式 | 第32页 |
6.3.2“信息化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 | 第32-33页 |
6.3.3“信息化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 第33页 |
6.4 可以在每个行政村设立“农业科技兴趣学习小组” | 第33-34页 |
6.5 各乡镇可以与农业高校合作,让农业院校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 | 第34-35页 |
7 对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 第35-41页 |
7.1 政府层面的建议 | 第35-37页 |
7.1.1 全面了解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有序推广 | 第35页 |
7.1.2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推广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7.1.3 农业科技推广需要加大覆盖面 | 第36页 |
7.1.4 了解农民具体需求,上下联动,激发活力 | 第36页 |
7.1.5 选拔优质人才,壮大推广队伍 | 第36页 |
7.1.6 构建完备的市场体系,服务农业生产全过程 | 第36-37页 |
7.1.7 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素质,增加农村内生动力 | 第37页 |
7.1.8 加大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转化率 | 第37页 |
7.2 市场层面的建议 | 第37-38页 |
7.2.1 搭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37-38页 |
7.2.2 农业科技推广市场要海纳百川 | 第38页 |
7.2.3 农业科技推广在构建农业产业链进程中可以构建村镇银行 | 第38页 |
7.2.4 各区域之间要在农业科技推广领域加强合作 | 第38页 |
7.3 企业层面的建议 | 第38-41页 |
7.3.1 构建“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农户+市场”的模式 | 第38-39页 |
7.3.2 建设示范推广项目 | 第39页 |
7.3.3 利用信息化方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第39页 |
7.3.4 企业可以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 第39页 |
7.3.5 企业可以构建“订单科技”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