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绪论 | 第9-19页 |
1.1 我国钢铁工业的生存现状 | 第9-10页 |
1.2 影响炼钢成本的因素分析 | 第10-18页 |
1.2.1 影响钢铁料消耗成本的主要因素 | 第10-13页 |
1.2.2 少渣炼钢技术 | 第13-14页 |
1.2.3 合金窄成分控制 | 第14-15页 |
1.2.4 转炉煤气回收技术 | 第15-16页 |
1.2.5 造渣材料结构优化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研究与实践 | 第19-41页 |
2.1 生产线概况 | 第19页 |
2.2 铁水和废钢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19-23页 |
2.2.1 铁水质量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2 废钢质量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 生铁质量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 钢铁料结构对钢铁料消耗成本的影响 | 第23页 |
2.3 渣量对钢铁料的影响 | 第23-29页 |
2.3.1 转炉低碱度、低渣量快速脱磷 | 第24-25页 |
2.3.2 实施转炉留渣操作工艺,降低渣中铁损 | 第25-27页 |
2.3.3 减少质量过剩,减少出钢过程的回磷及造渣材料浪费 | 第27-29页 |
2.3.4 适当提高炉容比 | 第29页 |
2.4 终点碳含量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29-31页 |
2.4.1 提高终点碳对转炉渣铁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2.4.2 提高终点碳对残余锰回收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3 提高终点碳对合金回收率的影响 | 第31页 |
2.5 终点温度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31-34页 |
2.5.1 转炉出钢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2.5.2 出钢温度、钢水温降的分布 | 第32-33页 |
2.5.3 降低出钢温度采取的措施 | 第33-34页 |
2.6 精炼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34-36页 |
2.7 连铸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36-39页 |
2.7.1 减少注余,放钢见渣 | 第37页 |
2.7.2 中间包排渣 | 第37-38页 |
2.7.3 割嘴和切割燃气优化,控制割缝 | 第38页 |
2.7.4 尾坯优化 | 第38-39页 |
2.8 转炉渣回用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 第39-40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合金窄成分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 第41-45页 |
3.1 出钢量的稳定控制 | 第41页 |
3.2 降低钢水氧化性 | 第41-43页 |
3.3 脱氧合金化操作规范化 | 第43页 |
3.4 合金质量的控制 | 第43页 |
3.5 吹氩操作执行标准化操作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的研究与实践 | 第45-51页 |
4.1 系统简介 | 第45页 |
4.2 理论煤气回收量 | 第45-46页 |
4.3 优化煤气回收参数 | 第46-49页 |
4.3.1 煤气回收条件优化 | 第47页 |
4.3.2 降罩操作 | 第47-48页 |
4.3.3 匹配风机转速和二文环缝开度 | 第48-49页 |
4.3.4 三通阀动作时间优化 | 第49页 |
4.4 对系统运行设备做好日常的防堵清淤工作 | 第49-50页 |
4.4.1 做好喷淋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管道内部结垢 | 第49-50页 |
4.4.2 定期做好点检,及时做好清淤工作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造渣材料结构优化 | 第51-57页 |
5.1 造渣材料结构优化的意义 | 第51页 |
5.2 造渣材料优化的生产实践 | 第51-56页 |
5.2.1 研究生白云石代替镁球、轻烧白云石 | 第51-54页 |
5.2.2 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炼钢 | 第54-55页 |
5.2.3 转炉磁选渣及粉渣球代替萤石、铁矾土、矿石化渣 | 第55-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6.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