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发展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第11-15页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第15-17页
 四、本文相关概念和研究视阈的界定第17-18页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概论第18-26页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相关概念、考察视角及发展脉络第18-24页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相关概念第18-21页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考察视角第21-22页
  三、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第22-24页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方法论第24-26页
  一、正确把握社会形态发展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第24页
  二、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24-25页
  三、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第25-26页
第二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26-36页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创新发展第26-32页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中的崭新内容第26-28页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与相对独立性相统一的社会第28-32页
 第二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运用与发展第32-36页
  一、马克思过渡理论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第32-34页
  二、过渡时期的国情是制定总路线的现实依据第34-36页
第三章 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36-48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形态衔接路径的探索第36-44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第37-41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形态衔接的有效途径第41-44页
 第二节 改革开放理论:马克思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的生动体现第44-48页
  一、改革: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动力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第45-46页
  二、开放:社会形态演变中从封闭式发展到开放式发展的过程第46-48页
第四章 江泽民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48-54页
 第一节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的最佳选择第48-50页
  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社会制度跨越的出发点和归宿第48-49页
  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进程中的必然选择第49-50页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实践第50-54页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的现实表现第50-52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保证第52-54页
第五章 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54-62页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社会形态多样性成份如何科学发展的探索第54-56页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与升华第54-55页
  二、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形态多样性成分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第55-56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第56-62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第57-59页
  二、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看中国文化诗学的肇始期
下一篇:邓小平公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