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的情境预防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2章 毒品犯罪的情境因素 | 第15-26页 |
| 2.1 社会情境因素 | 第16-20页 |
| 2.1.1 基础生活背景因素 | 第16-19页 |
| 2.1.2 人际关系因素 | 第19页 |
| 2.1.3 生活事件因素 | 第19-20页 |
| 2.2 物理情境因素 | 第20-26页 |
| 2.2.1 目标因素 | 第20-21页 |
| 2.2.2 时空因素 | 第21-24页 |
| 2.2.3 社会控制疏漏因素 | 第24-26页 |
| 第3章 毒品犯罪情境因素发挥作用的机理 | 第26-35页 |
| 3.1 社会情境因素发挥作用的机理 | 第26-29页 |
| 3.1.1 生活背景诱发主体需要 | 第26-27页 |
| 3.1.2 人际交往强化主体需要 | 第27-29页 |
| 3.1.3 生活事件促使动机形成 | 第29页 |
| 3.2 物理情境因素发挥作用的机理 | 第29-32页 |
| 3.2.1 目标明确诱发犯罪动机 | 第29-30页 |
| 3.2.2 时空便利强化犯罪动机 | 第30-31页 |
| 3.2.3 社会控制疏漏促使行为发生 | 第31-32页 |
| 3.3 毒品犯罪情境因素影响犯罪发生的理论模型 | 第32-35页 |
| 第4章 毒品犯罪情境预防的路径 | 第35-44页 |
| 4.1 社会情境因素的控制 | 第36-38页 |
| 4.1.1 改造生活背景 | 第36-37页 |
| 4.1.2 干预人际交往 | 第37-38页 |
| 4.1.3 减少生活刺激 | 第38页 |
| 4.2 物理情境因素的控制 | 第38-41页 |
| 4.2.1 增大目标获取难度 | 第38-39页 |
| 4.2.2 完善时空防范措施 | 第39-40页 |
| 4.2.3 截堵社会控制疏漏 | 第40-41页 |
| 4.3 毒品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模型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47-51页 |
| 附录二 | 第51-52页 |
| 禁毒干警访谈提纲 | 第51页 |
| 涉毒人员访谈提纲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