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 | 第9页 |
1.1.2 城乡人力资本配置的现状 | 第9-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1.1 人力资本经济效益的研究 | 第13-14页 |
2.1.2 人力资本配置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3 农业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 第15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1 人力资本经济效益的研究 | 第15页 |
2.2.2 人力资本配置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3 农业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 第16页 |
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2.4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2.5.1 可能的创新 | 第19-20页 |
2.5.2 不足之处 | 第20页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20-23页 |
3.1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3.1.1 人力资本 | 第20-21页 |
3.1.2 农业人力资本 | 第21页 |
3.1.3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 | 第21-22页 |
3.1.4 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进步 | 第22页 |
3.2 经典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3.2.1 制度变迁伦 | 第22-23页 |
3.2.2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第23页 |
3.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页 |
4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 | 第23-28页 |
4.1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机制的演化 | 第23-26页 |
4.1.1 新中国成立初——计划经济时期末 | 第24-25页 |
4.1.2 计划经济时期末——改革开放初 | 第25页 |
4.1.3 改革开放初——21 世纪初 | 第25-26页 |
4.2 中国农业人力资本配置和技术的进步原由 | 第26-28页 |
4.2.1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与农业技术进步存在必然关系 | 第26页 |
4.2.2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与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权变关系 | 第26-27页 |
4.2.3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良性闭环的可能性 | 第27-28页 |
5 农业人力资本配置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 第28-37页 |
5.1 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5.1.1 基础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5.1.2 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 第29页 |
5.2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29-32页 |
5.2.1 变量选择与赋值 | 第29-31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5.3.1 样本特征 | 第32-34页 |
5.3.2 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 | 第34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34-37页 |
6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6.1.1 优化农业人力资本配置是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7页 |
6.1.2 优化农业人力资本配置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一环 | 第37页 |
6.1.3 协调农业人力资本配置和农业技术进步是三农发展的重要步骤 | 第37-38页 |
6.2 农业技术进步下农业人力资本配置的战略与对策 | 第38-41页 |
6.2.1 以农为本的农业人力资本配置思想 | 第38页 |
6.2.2 以企业需求为农业人力资本配置导向 | 第38-39页 |
6.2.3 以政府扶持为农业人力资本配置辅助机制 | 第39页 |
6.2.4 以配置差异化为农业人力资本配置适用原则 | 第39页 |
6.2.5 以教育制度为农业人力资本配置保障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