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成因与预控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的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2.1 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16页 |
2.2 安全风险预控的内涵、内容 | 第16-17页 |
2.2.1 安全风险预控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2 安全风险预控的内容 | 第17页 |
2.3 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 | 第17-21页 |
2.3.1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定位 | 第17-18页 |
2.3.2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的范围 | 第18-19页 |
2.3.3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的架构 | 第19-20页 |
2.3.4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的步骤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及其起因分析 | 第22-34页 |
3.1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识别 | 第22-30页 |
3.1.1 触电风险 | 第22-24页 |
3.1.2 机械伤害风险 | 第24-26页 |
3.1.3 灼烫伤风险 | 第26-28页 |
3.1.4 火灾、爆炸风险 | 第28-30页 |
3.1.5 其他火电生产安全风险 | 第30页 |
3.2 影响电力生产安全的因素及后果 | 第30-33页 |
3.2.1 人为因素 | 第30-31页 |
3.2.2 环境因素 | 第31-32页 |
3.2.3 生产设备因素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我国火电行业安全风险预控模式与措施 | 第34-42页 |
4.1 我国火电行业安全风险预控现状 | 第34-35页 |
4.2 火电行业安全风险预控模式分析 | 第35-39页 |
4.2.1 常规安全风险预控模式 | 第35-36页 |
4.2.2 现代安全风险预控模式 | 第36-39页 |
4.3 火电行业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 第39-41页 |
4.3.1 设备改造 | 第39页 |
4.3.2 生产现场治理 | 第39-40页 |
4.3.3 装置性防护 | 第40页 |
4.3.4 个人防护 | 第40页 |
4.3.5 标准化作业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预控实证分析 | 第42-58页 |
5.1 河曲电厂安全风险预控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5.1.1 企业概况 | 第42页 |
5.1.2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 第42-44页 |
5.2 企业安全风险预控模式分析 | 第44-51页 |
5.2.1 安全风险预控流程 | 第44-45页 |
5.2.2 危险源辨识 | 第45-46页 |
5.2.3 安全风险评估 | 第46-50页 |
5.2.4 安全风险预控 | 第50-51页 |
5.3 企业安全风险预控效果评价 | 第51-52页 |
5.4 企业安全风险预控存在的问题 | 第52页 |
5.4.1 安全风险预控执行力度不足 | 第52页 |
5.4.2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存在漏洞 | 第52页 |
5.5 完善河曲电厂安全风险预控的建议及对策 | 第52-56页 |
5.5.1 安全风险的规避思路 | 第52-54页 |
5.5.2 安全风险的转移思路 | 第54页 |
5.5.3 安全风险的减弱思路 | 第54-55页 |
5.5.4 安全风险预控的思路 | 第55-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