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律治文化诗学研究--以《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为文本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章 以柯勒律治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兴起的背景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政治因素 | 第16-18页 |
一、英国工业革命与海外扩张 | 第16-17页 |
二、法国大革命的冲击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哲学因素 | 第18-19页 |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 第18页 |
二、对经验哲学和功利主义的批判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文化因素 | 第19-20页 |
一、走向衰落的古典主义诗学 | 第19页 |
二、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三、感伤主义、墓园诗派的巨大推动作用 | 第20页 |
第四节 宗教因素 | 第20-24页 |
一、宗教改革 | 第20-21页 |
二、基督精神与世俗世界的结合 | 第21页 |
三、罪与罚:原罪思想的体现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柯勒律治文化诗学的维度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文化诗学的内涵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十八世纪末英国诗学的发展趋势 | 第26-34页 |
一、注重诗歌背景与条件的新历史主义 | 第26-27页 |
二、诗歌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和原始主义倾向 | 第27-31页 |
三、抒情诗理论的转变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柯勒律治文化诗学的意义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柯勒律治诗歌内容及其表现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柯勒律治诗学意义上的探讨和研究 | 第35-39页 |
第三节 想象理论 | 第39-42页 |
一、想象与幻想的区别 | 第39-40页 |
二、与华兹华斯想象力的分歧和争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柯勒律治诗学的美学意义研究 | 第42-68页 |
第一节 政治理想的隐形书写 | 第42-43页 |
一、柯勒律治的政治生涯 | 第42页 |
二、法国大革命后隐含的政治诉求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东方主义与西方世界时代精神矛盾的体现 | 第43-54页 |
一、马可波罗东方形象想象对柯勒律治的深远影响 | 第44-46页 |
二、西方世界对于东方形象想象的转变历程 | 第46-48页 |
三、柯勒律治的矛盾东方观 | 第48-54页 |
第三节 对民族诗学重构的意义 | 第54-59页 |
一、形成寓言 | 第54-55页 |
二、回归本土民间文化 | 第55-57页 |
三、诗歌文论的系统化和理性化 | 第57-58页 |
四、紧扣现实主义与时代精神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原罪——信仰意义的救赎之路 | 第59-68页 |
一、救赎源于原罪 | 第59-60页 |
二、宗教层面上的救赎 | 第60-62页 |
三、精神层面的救赎 | 第62-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