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框架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1.4 重点、难点、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校友资源和校友会 | 第20页 |
2.1.2 学校资本和社会资本 | 第20-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2.2.1 资源依赖资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发展 | 第22-23页 |
2.2.2 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发展 | 第23-27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校友会资源开发现状 | 第27-38页 |
3.1 我国高校校友会的类型及特征 | 第27-29页 |
3.1.1 分类标准 | 第27-28页 |
3.1.2 主要类型及特征 | 第28-29页 |
3.2 我国高校校友会资源依赖的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2.1 校友会对其他组织的依赖关系分析 | 第29-32页 |
3.2.2 其他组织对校友会的资源依赖分析 | 第32-33页 |
3.3 高校校友会社会资本分析 | 第33-38页 |
3.3.1 校友会社会资本的实质 | 第33-34页 |
3.3.2 校友会合作框架的构建 | 第34页 |
3.3.3 校友会对学校资源和其自身资源的转化途径 | 第34-35页 |
3.3.4 校友会对部分学校生产社会资源的承接 | 第35-36页 |
3.3.5 校友会对创造合作文化的作用 | 第36-38页 |
第4章 我国不同类型校友会资源开发的困境及原因 | 第38-46页 |
4.1 我国不同类型高校校友会发展存在的困境 | 第38-41页 |
4.1.1 依附型校友会社会网络存在缝隙 | 第38-39页 |
4.1.2 半独立型校友会自我造血能力差 | 第39-40页 |
4.1.3 完全独立型校友会凝聚力弱 | 第40-41页 |
4.2 我国高校校友会资源开发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4.2.1 依附型校友会资源依赖的单向性 | 第41-42页 |
4.2.2 半独立型校友会资本的流动性差 | 第42-43页 |
4.2.3 独立型校友会组织文化的构建和扩散能力弱 | 第43页 |
4.2.4 校友会社会资本产生的复杂性难以把握 | 第43-46页 |
第5章 我国高校校友会资源开发的路径 | 第46-56页 |
5.1 高校校友会未来资源开发路径选择的逻辑起点 | 第46-49页 |
5.1.1 校友会逐步走向相对独立型 | 第46-48页 |
5.1.2 构建校友会社会网络 | 第48-49页 |
5.2 校友会资源开发的具体对策 | 第49-56页 |
5.2.1 建立和保持与母校的互补式共生关系 | 第50-51页 |
5.2.2 提高服务质量以培育社会资本 | 第51-52页 |
5.2.3 建立关系导向的组织以保持社会资本 | 第52页 |
5.2.4 构建高校校友会组织合作生态系统以经营社会资本 | 第52-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