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1 新农村建设引起农村宅基地闲置 | 第8页 |
1.1.2 城市化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 | 第8-9页 |
1.1.3 制度缺陷导致农村宅基地闲置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基本方法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1 国外农村宅基地管理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1.2 国内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综述 | 第13页 |
2.1.3 国内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综述 | 第13-14页 |
2.1.4 国内农村宅基地整理做法综述 | 第14页 |
2.1.5 国内农村宅基整合效益综述 | 第14-15页 |
2.2 宅基地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2.1 农村宅基地 | 第15-16页 |
2.2.2 农村闲置宅基地 | 第16页 |
2.2.3 空心村 | 第16-17页 |
2.2.4 农村宅基地流转 | 第17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3.1 城市化理论 | 第17-18页 |
2.3.2 土地产权理论 | 第18页 |
2.3.3 户籍制度 | 第18页 |
2.3.4 土地集约与利用理论 | 第18-20页 |
3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及其危害 | 第20-27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3.2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 | 第21-25页 |
3.2.1 农村宅基地闲置总量偏大 | 第21-22页 |
3.2.2 一户多宅现象突出 | 第22-23页 |
3.2.3 面积超标现象普遍 | 第23-24页 |
3.2.4 空心村现象严重 | 第24-25页 |
3.3 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危害 | 第25-27页 |
3.3.1 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 第25-26页 |
3.3.2 存在安全隐患 | 第26页 |
3.3.3 引发宅基地纠纷 | 第26-27页 |
4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4.1 城市化进程造成农村人口外流 | 第27-28页 |
4.2 土地管理落后、制度严重缺失 | 第28-30页 |
4.2.1 村镇规划管理滞后 | 第28-29页 |
4.2.2 农村宅基地产权不明晰造成流转难 | 第29-30页 |
4.2.3 农村宅基地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 第30页 |
4.3 老龄化程度严重 | 第30页 |
4.4 农民思想观念传统 | 第30-31页 |
4.4.1 土地情结严重 | 第30-31页 |
4.4.2 分家方式 | 第31页 |
4.5 经济能力增强 | 第31页 |
4.6 位置偏远 | 第31-32页 |
5 解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对策 | 第32-39页 |
5.1 解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则 | 第32-33页 |
5.1.1 坚持土地两权分离原则 | 第32页 |
5.1.2 土地有效利用原则 | 第32页 |
5.1.3 统筹城乡发展原则 | 第32-33页 |
5.2 解决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基本思路 | 第33-35页 |
5.2.1 激励手段引导 | 第33页 |
5.2.2 监督手段控制 | 第33页 |
5.2.3 自由流转模式 | 第33-34页 |
5.2.4 合理引导模式 | 第34-35页 |
5.3 关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政策建议 | 第35-39页 |
5.3.1 法律方面 | 第35-36页 |
5.3.2 强化政府在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职能 | 第36-37页 |
5.3.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7页 |
5.3.4 提供对宅基地流转中农村居民的就业培训 | 第37-38页 |
5.3.5 实现荒废宅基地的再利用 | 第38页 |
5.3.6 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牧区宅基地标准 | 第38页 |
5.3.7 “撤村并村”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 第38-39页 |
6 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