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红层地区滑坡滑带处水—岩(土)化学作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滑带土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水对土体化学作用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区基本概况第18-30页
    2.1 研究区地质环境第18-27页
        2.1.1 研究区位置第18页
        2.1.2 地形地貌第18-20页
        2.1.3 地层岩性第20-25页
        2.1.4 地质构造第25-26页
        2.1.5 气象与水文第26页
        2.1.6 人类工程活动第26-27页
    2.2 滑坡发育特征第27-28页
        2.2.1 研究区滑坡类型第27页
        2.2.2 滑坡的岩土体特征第27-28页
    2.3 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红层地区滑带土基本特征及赋存条件第30-46页
    3.1 南江县大院子滑坡实例研究第30-37页
        3.1.1 大院子滑坡基本特征第30-33页
        3.1.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第33-36页
        3.1.3 滑坡发展趋势及形成条件分析第36-37页
    3.2 滑带土物理特性第37-41页
        3.2.1 取样第37页
        3.2.2 滑带土元素组成特征第37-38页
        3.2.3 矿物成分第38-40页
        3.2.4 水理性质第40-41页
    3.3 滑带土的赋存条件研究第41-44页
        3.3.1 滑带土及上下岩土体渗透性第41页
        3.3.2 滑带处地下水与其他水体离子成分对比第41-42页
        3.3.3 滑带土的赋存环境第42-44页
    3.4 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红层滑坡滑带土的形成过程第46-61页
    4.1 滑带土形成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第46-50页
        4.1.1 水解和水化作用第46-47页
        4.1.2 溶解作用和沉淀作用第47-48页
        4.1.3 酸碱作用第48页
        4.1.4 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第48-49页
        4.1.5 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第49页
        4.1.6 其他作用第49-50页
    4.2 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反映的水岩作用第50-55页
        4.2.1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50-51页
        4.2.2 地下水化学主成分分析第51-53页
        4.2.3 地下水成分变化所反映的水—岩(土)作用第53-55页
    4.3 滑带土的形成过程第55-59页
        4.3.1 滑带土及上下岩土体矿物成分第56-57页
        4.3.2 滑带土及上下岩土体化学元素组成第57-58页
        4.3.3 滑带土的形成过程探究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赋存环境改变对滑带土的影响第61-80页
    5.1 实验方案设计第61-62页
    5.2 土样分析第62-71页
        5.2.1 土样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分析第62-64页
        5.2.2 土体宏观及微观结构的改变第64-69页
        5.2.3 土体剪切强度的改变第69-71页
    5.3 水溶液体系分析第71-76页
    5.4 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76-78页
    5.5 小结第78-80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0-83页
    6.1 结论第80-82页
    6.2 讨论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感应滤波与无功补偿方法研究
下一篇: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穿越的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