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1.2 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3-16页 |
| 1.2.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第2章 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8-28页 |
| 2.1 电容换相换流器的工作原理和不足 | 第18-22页 |
| 2.1.1 电容换相换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2.1.2 电容换相换流器的不足 | 第20-22页 |
| 2.2 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拓扑 | 第22-23页 |
| 2.3 新型拓扑结构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23-24页 |
| 2.4 阀臂和子模块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24-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新型拓扑的应力分析及参数设计方法 | 第28-37页 |
| 3.1 新型拓扑电压应力分析 | 第28-30页 |
| 3.1.1 子模块晶闸管电压应力分析 | 第28-30页 |
| 3.1.2 阀臂晶闸管电压应力分析 | 第30页 |
| 3.2 新型拓扑电流应力分析 | 第30页 |
| 3.3 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参数设计方法 | 第30-32页 |
| 3.3.1 直流系统参数 | 第30-31页 |
| 3.3.2 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参数 | 第31-32页 |
| 3.4 电压电流应力验证 | 第32-36页 |
| 3.4.1 子模块电压电流应力验证 | 第32-35页 |
| 3.4.2 阀臂晶闸管电压应力验证 | 第35-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直流系统故障特性 | 第37-47页 |
| 4.1 故障点分类 | 第37页 |
| 4.2 交流系统短路故障 | 第37-41页 |
| 4.2.1 换相失败抵御能力 | 第37-39页 |
| 4.2.2 换相失败后恢复特性 | 第39-41页 |
| 4.3 子模块换流变压器侧短路故障 | 第41-43页 |
| 4.3.1 子模块换流变压器侧单相接地 | 第41-42页 |
| 4.3.2 子模块换流变压器侧相间短路 | 第42-43页 |
| 4.4 子模块换流阀侧短路故障 | 第43-45页 |
| 4.4.1 子模块换流阀侧单相接地 | 第43-44页 |
| 4.4.2 子模块换流阀侧相间短路 | 第44-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5.1 结论 | 第47页 |
| 5.2 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