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以来女性题材诗歌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第一章 西晋文人女性题材诗歌创作概貌 | 第10-21页 |
第一节 西晋文人诗歌中的女性题材类型 | 第10-15页 |
一、古题乐府诗、拟古诗中的女性题材 | 第11-13页 |
二、抒情赠答诗中的女性题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西晋文人女性题材诗歌创作对楚骚托寓传统的继承 | 第15-21页 |
一、《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托寓传统 | 第15-16页 |
二、"香草美人"托寓传统在汉魏时期的承传 | 第16-21页 |
第二章 西晋文人女性题材诗歌的创作特征 | 第21-37页 |
第一节 "缘情而绮靡" | 第21-28页 |
一、诚挚深厚的真情抒写 | 第21-24页 |
二、流韵绮靡的艺术描绘 | 第24-28页 |
第二节 诗人的"逆反式抒情" | 第28-32页 |
第三节 主题抒写的教化色彩 | 第32-37页 |
第三章 西晋文人女性题材诗歌创作特征的产生原因 | 第37-46页 |
第一节 西晋的社会环境 | 第37-42页 |
一、西晋的政治环境 | 第37-39页 |
二、西晋的社会风气 | 第39-41页 |
三、西晋"名教即自然"的玄学思潮 | 第41页 |
四、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对立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文学传统的影响 | 第42-46页 |
一、乐府诗创作传统 | 第43-44页 |
二、"香草美人"托寓传统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