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流砂质地层轻型井点降水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工程降水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1.2.2 工程降水理论的革新进程 | 第16-17页 |
1.2.3 工程降水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工程降水对环境的影响状况 | 第18页 |
1.2.5 轻型井点降水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9-20页 |
1.3.3 关键技术创新 | 第20-21页 |
2 基坑降水基本理论 | 第21-27页 |
2.1 渗流的基本定律 | 第21-24页 |
2.1.1 达西定律 | 第21页 |
2.1.2 地下水稳定运动基本微分方程 | 第21-22页 |
2.1.3 基坑围护结构周围的地下水渗流特征 | 第22-24页 |
2.2 井点降水的基本理论 | 第24-27页 |
2.2.1 裘布依(Dupuit)公式 | 第24-25页 |
2.2.2 完整潜水井涌水量计算 | 第25-27页 |
3 常用基坑降水方法 | 第27-33页 |
3.1 明沟降水类 | 第27-28页 |
3.1.1 明沟和集水井结合降水法 | 第27-28页 |
3.2 井点降水类 | 第28-33页 |
3.2.1 管井井点降水法 | 第28-29页 |
3.2.2 轻型井点降水法 | 第29-30页 |
3.2.3 喷射井点降水法 | 第30页 |
3.2.4 深井井点降水法 | 第30-31页 |
3.2.5 自渗井点降水法 | 第31-33页 |
4 轻型井点降水技术研究 | 第33-38页 |
4.1 轻型井点降水的原理 | 第33-34页 |
4.2 轻型井点降水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 第34-35页 |
4.3 轻型井点降水技术的优化 | 第35-38页 |
5 芜湖碧桂园镜湖春色二期基坑降水设计 | 第38-5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38页 |
5.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41页 |
5.2.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8-40页 |
5.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0页 |
5.2.3 基坑降水方案确定 | 第40-41页 |
5.3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 | 第41-45页 |
5.3.1 轻型井点系统布置 | 第41-43页 |
5.3.2 基坑涌水量计算 | 第43-44页 |
5.3.3 井点管数量及间距 | 第44-45页 |
5.4 降水施工准备 | 第45-46页 |
5.4.1 抽水设备及材料选用 | 第45页 |
5.4.2 技术要求 | 第45-46页 |
5.4.3 平整场地 | 第46页 |
5.5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 第46-47页 |
5.6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第47-48页 |
5.7 降水效果与评价 | 第48-52页 |
6 芜湖碧桂园镜湖春色二期基坑周围环境监测与分析 | 第52-61页 |
6.1 监测方案设计 | 第52-58页 |
6.2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58-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结论 | 第61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