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灌浆技术 | 第15-22页 |
2.1 灌浆技术概况 | 第15页 |
2.2 灌浆发展 | 第15-16页 |
2.3 工艺概况 | 第16-18页 |
2.3.1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原理 | 第16-17页 |
2.3.2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的技术难点 | 第17页 |
2.3.3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的技术特点 | 第17-18页 |
2.3.4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适用条件 | 第18页 |
2.4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工艺分类 | 第18-19页 |
2.4.1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竖向增强体 | 第19页 |
2.4.2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复合增强体 | 第19页 |
2.5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施工机械设备 | 第19-22页 |
2.5.1 施工设备概述 | 第19-20页 |
2.5.2 钻孔设备 | 第20页 |
2.5.3 搅拌设备 | 第20页 |
2.5.4 注入设备 | 第20-22页 |
第3章 注入材料研究 | 第22-27页 |
3.1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材料 | 第22-26页 |
3.2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复合地基材料强度选择 | 第26-27页 |
第4章 不同灌入压力控制下所形成挤扩桩单桩研究分析 | 第27-31页 |
4.1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设计特点 | 第27页 |
4.2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试验桩施工 | 第27-31页 |
4.2.1 试验桩地质条件 | 第27-28页 |
4.2.2 不同注入压力下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桩 | 第28-30页 |
4.2.3 不同注入压力下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桩实验结论 | 第30-31页 |
第5章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应用(一) | 第31-35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31页 |
5.2 项目周边环境 | 第31页 |
5.3 设计方案选择 | 第31页 |
5.4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5.5 原有基础结构介绍 | 第32页 |
5.6 加固设计 | 第32-34页 |
5.7 本章结论 | 第34-35页 |
第6章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应用(二) | 第35-38页 |
6.1 项目概述 | 第35页 |
6.2 方案设计分析比较 | 第35-36页 |
6.3 平洞处理设计 | 第36页 |
6.4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施工 | 第36-37页 |
6.4.1 地质钻孔 | 第36页 |
6.4.2 浆液制作 | 第36页 |
6.4.3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施工 | 第36-37页 |
6.5 施工检测 | 第37页 |
6.6 本章结论 | 第37-38页 |
第7章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应用(三) | 第38-48页 |
7.1 工程概况 | 第38-39页 |
7.2 水泵站基础及地基地质条件介绍 | 第39页 |
7.3 泵站沉降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7.4 排水泵站加固要求 | 第40-41页 |
7.5 托换施工方案选择 | 第41页 |
7.6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法托换技术概述 | 第41-42页 |
7.7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法托换技术特点 | 第42页 |
7.8 地基的挤密注入工法(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加固处理设计 | 第42-44页 |
7.8.1 建筑物结构型式 | 第42-43页 |
7.8.2 设计要求 | 第43-44页 |
7.9 水泵站地基托换施工 | 第44-46页 |
7.9.1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工法工艺流程 | 第44页 |
7.9.2 低坍落度混凝土灌入工法的主要设备机具 | 第44-45页 |
7.9.3 注入施工工艺、参数、方式 | 第45-46页 |
7.10 工程质量控制 | 第46-47页 |
7.11 本章结论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