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1.1 细菌纤维素发酵原料 | 第12-18页 |
1.1.1 碳源 | 第12-15页 |
1.1.2 氮源 | 第15-17页 |
1.1.3 添加物 | 第17-18页 |
1.2 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 第18-22页 |
1.2.1 化学及光催化剂 | 第18-19页 |
1.2.2 电池分离膜 | 第19-20页 |
1.2.3 食品包装 | 第20-21页 |
1.2.4 纺织纤维 | 第21页 |
1.2.5 生物医学 | 第21-22页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利用废弃物豆粕生产纳米级结构细菌纤维素 | 第25-37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6-30页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2.3.1 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2.3.2 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2.3.3 pH值的变化 | 第32-33页 |
2.3.4 发酵培养基对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5 发酵培养基对BC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6 发酵培养基对BC化学结构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氯化稀土对木醋杆菌生长代谢及细菌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 第37-51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7-3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3.3.1 氯化稀土对BC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2 氯化稀土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氯化稀土对pH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氯化稀土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5 氯化稀土对BC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6 氯化稀土对BC化学结构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7 氯化稀土对BC结晶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8 氯化稀土对BC孔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直流电场刺激对木醋杆菌生长代谢及细菌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 第51-67页 |
4.1 前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4.3.1 直流电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 直流电对pH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3 直流电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4 直流电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5 直流电对BC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6 直流电对BC化学结构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7 直流电对BC结晶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8 直流电对BC孔结构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 结论 | 第64-67页 |
第五章 细菌纤维素/聚赖氨酸复合抗菌膜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 第67-79页 |
5.1 前言 | 第67-68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8-72页 |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9-70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5.2.3 分析方法 | 第70-7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2-77页 |
5.3.1 BC/ε-pL复合膜的形态及结构 | 第72-74页 |
5.3.2 BC/ε-pL复合膜的抗菌性能研究 | 第74-77页 |
5.4 结论 | 第77-79页 |
第六章 超级电容器用杂原子共掺的细菌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 | 第79-99页 |
6.1 引言 | 第79-80页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0-85页 |
6.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80-81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6.2.3 分析方法 | 第82-85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7页 |
6.3.1 碳纳米纤维形态及结构分析 | 第85-93页 |
6.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93-97页 |
6.4 结论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结论 | 第99-100页 |
7.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