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2页 |
第2章 新媒体艺术为当代带来的影响 | 第12-15页 |
2.1 虚拟性与娱乐性带来的影响 | 第12页 |
2.2 先锋性和反叛性带来的影响 | 第12-13页 |
2.3 大众化与多元化带来的影响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动与可变的意义 | 第15-20页 |
3.1 动的诗意 | 第15页 |
3.2 互动艺术概述 | 第15-17页 |
3.2.1 互动艺术的现代性 | 第15页 |
3.2.2 互动艺术的互动特征 | 第15-16页 |
3.2.3 互动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 第16-17页 |
3.3 艺术中交互的意义 | 第17-20页 |
3.3.1“人”在交互性艺术中所体现的价值 | 第17-18页 |
3.3.2 交互性对于形态的发展意义 | 第18页 |
3.3.3 交互性艺术在技术上的革新 | 第18-20页 |
第4章 互动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理念核心 | 第20-27页 |
4.1 互动艺术的表现形式 ——身着高科技“盛装” | 第20-24页 |
4.1.1 互动艺术的科技外观 | 第20-22页 |
4.1.2 互动艺术的形态分类 | 第22-23页 |
4.1.3 艺术互动形式之关键:人机交互技术 | 第23-24页 |
4.2 互动艺术的理念核心 ———“以接受主体为中心” | 第24-27页 |
第5章 互动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 | 第27-34页 |
5.1 沉浸交互式新媒体艺术 | 第27-29页 |
5.1.1 被动感受 | 第27-28页 |
5.1.2 主动操控 | 第28-29页 |
5.2 界面交互式新媒体艺术 | 第29-32页 |
5.2.1 手势和动作 | 第29页 |
5.2.2 触摸 | 第29-30页 |
5.2.3 语音 | 第30页 |
5.2.4 凝视 | 第30页 |
5.2.5 呼吸 | 第30-32页 |
5.2.6 大脑活动 | 第32页 |
5.3 人面交互式新媒体艺术 | 第32-34页 |
第6章 互动艺术的创作方法研究 | 第34-39页 |
6.1 置身于虚拟或视景仿真环境下互动的方法 | 第34-35页 |
6.2 网络为平台远程信息交互的方法 | 第35-37页 |
6.3 基于影像信息实时捕捉计算的随机生成方法 | 第37-39页 |
第7章 互动艺术的发展引发的思考 | 第39-45页 |
7.1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 第39-42页 |
7.2 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 第42-43页 |
7.3 人与机关系的思考 | 第43-45页 |
第8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