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银纳米线制备的研究 | 第14-22页 |
·液相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 | 第14-21页 |
·多元醇法的制备机理 | 第14-17页 |
·银纳米线合成过程中的不同控制剂 | 第17-19页 |
·银纳米线合成过程中的不同诱导剂 | 第19-21页 |
·银纳米线合成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 第21页 |
·软模板法制备银纳米线 | 第21-22页 |
·银纳米线制备过程中不同的软模板 | 第21-22页 |
·金/铂纳米管制备的研究 | 第22-25页 |
·机理 | 第22-24页 |
·金纳米管制备过程中不同的模板方法 | 第24-25页 |
·导电涂料的研究 | 第25-28页 |
·飞机蒙皮涂料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银纳米线的液相多元醇法合成和表征 | 第33-57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试剂 | 第34页 |
·两步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 | 第34-35页 |
·添加控制剂的一步液相多元醇法 | 第35页 |
·银纳材料的透射和扫描电镜表征 | 第35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XRD测试 | 第36页 |
·银纳米线两步多元醇制备法的研究 | 第36-42页 |
·晶种制备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晶种制备时间的影响 | 第37-39页 |
·PVP和硝酸银摩尔比的影响 | 第39页 |
·两步多元醇法的放大试验及PVP溶液加料时间的影响 | 第39-42页 |
·阴离子和分子型控制剂的一步多元醇法的研究 | 第42-47页 |
·阴离子和分子型控制剂的影响 | 第43-46页 |
·阴离子和分子型控制剂的作用机理 | 第46-47页 |
·阳离子型控制剂的一步多元醇法的研究 | 第47-55页 |
·阳离子型控制剂的影响 | 第48-53页 |
·阳离子控制剂的作用机理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反相胶束法制备银纳米线/网的研究 | 第57-7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试剂 | 第58页 |
·反相胶束法制备银纳米片自组装体 | 第58页 |
·银纳米自组装体的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表征 | 第58-59页 |
·激光动态光散射仪测量胶束粒径 | 第5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76页 |
·辛酸为表面活性剂的银纳米自组装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59-62页 |
·月桂酸为表面活性剂的银纳米自组装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62-69页 |
·硬脂酸为表面活性剂的银纳米自组装体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69-70页 |
·不同羧酸对银纳米自组装体影响的研究 | 第70-74页 |
·银纳米自组装体反相胶束制备法的机理分析和研究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银纳米线的应用研究 | 第78-106页 |
·Au-Ag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79-9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1页 |
·试剂部分 | 第80页 |
·Au-Ag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80页 |
·Au-Ag纳米管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80页 |
·Au-Ag纳米管制备过程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80-81页 |
·Au-Ag纳米管的XRD测试 | 第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PVP溶液辅助的Au-Ag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81-84页 |
·饱和NaCl溶液辅助的Au-Ag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84-85页 |
·PVP和饱和NaCl溶液共同影响下Au-Ag纳米管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85-86页 |
·Au-Ag纳米管制备机理的研究 | 第86-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抗雷击导电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 第90-106页 |
·试验部分 | 第90-95页 |
·试剂部分 | 第90-91页 |
·硅烷偶联剂(WD-70)对微米银粉表面的改性 | 第91页 |
·醋酸丁酸纤维素酯(CAB-20)溶液的配置 | 第91-92页 |
·抗雷击导电涂料及漆膜的制备 | 第92页 |
·涂层干燥时间的测试 | 第92页 |
·抗雷击导电涂料的沉淀实验 | 第92-93页 |
·抗雷击涂料的贮存稳定性加速试验 | 第93页 |
·漆膜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 第93-94页 |
·抗雷击涂层遮盖力的测试方法 | 第94页 |
·抗雷击涂层附着力的测试方法 | 第94页 |
·抗雷击涂层抗冲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4页 |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6-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2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