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概念与遥感监测的意义 | 第8-9页 |
·草地植被生物量的概念 | 第8页 |
·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3-15页 |
·地理位置 | 第13页 |
·地貌 | 第13页 |
·气候 | 第13-14页 |
·植被 | 第14页 |
·土壤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特性 | 第15-21页 |
·基础数据的获取 | 第15-16页 |
·野外调查与取样 | 第15-16页 |
·土壤取样与实验室分析 | 第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20页 |
·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 第16-17页 |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分析 | 第17-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四章 研究区遥感图像植被指数的提取与分析 | 第21-30页 |
·遥感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1-23页 |
·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 第21-22页 |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 | 第22-23页 |
·植被指数的概念与类型 | 第23-25页 |
·植被指数的概念 | 第23-24页 |
·植被指数的类型 | 第24-25页 |
·植被指数的提取与分析 | 第25-30页 |
第五章 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植被指数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0-41页 |
·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介绍 | 第30页 |
·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植被指数关系模型 | 第30-36页 |
·实测草地地上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不同模型测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36-40页 |
·不同模型测算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36-38页 |
·回归模型精度验证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