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超声强化MAP结晶协同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除磷试验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磷污染和含磷废水处理方法第12-19页
     ·含磷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2-13页
     ·含磷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3-19页
   ·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研究第19-26页
     ·结晶基本理论第19-22页
     ·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原理第22-23页
     ·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条件第23-26页
     ·利用磷酸铵镁结晶除磷存在的问题第26页
   ·超声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6-29页
     ·超声的物理化学特性第26-27页
     ·超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7-29页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2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2-40页
   ·试验方案设计第32-33页
   ·烧杯试验装置及方法第33-34页
     ·试验装置第33页
     ·磷酸铵镁溶解度测定方法第33-34页
     ·磷酸铵镁介稳区的测定方法第34页
     ·磷酸铵镁结晶诱导期测定第34页
     ·磷酸铵镁结晶反应速率测定第34页
   ·反应器及运行方式第34-36页
     ·反应器第34-36页
     ·反应器运行方式第36页
   ·试验分析方法第36-40页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第36-37页
     ·烧杯试验及滤料表面结晶产物的表征方法第37页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第37-40页
第三章 磷酸铵镁结晶特性及其超声作用规律研究第40-52页
   ·磷酸铵镁结晶特性研究第40-46页
     ·磷酸铵镁的结晶介稳区测定及特性第40-45页
     ·磷酸铵镁结晶诱导期和结晶速率的测定及特性第45-46页
   ·超声对磷酸铵镁结晶特性的影响第46-51页
     ·超声对磷酸铵镁结晶介稳区的影响第46-48页
     ·超声对磷酸铵镁结晶诱导期和结晶反应速率的影响第48-50页
     ·超声对磷酸铵镁结晶产物形貌的影响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特性及其超声作用效果研究第52-60页
   ·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效能及工艺特性第52-56页
     ·pH值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2-53页
     ·反应时间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3-54页
     ·搅拌强度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4页
     ·镁磷比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4-55页
     ·氮磷比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5-56页
   ·超声对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6-57页
     ·超声功率对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6-57页
     ·超声时间对磷酸铵镁结晶除磷的影响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五章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生物-结晶协同除磷效能及特性研究第60-74页
   ·A/O交替生物滤池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第60-66页
     ·单级生物滤池的启动第60-62页
     ·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62-63页
     ·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对COD的去除效果第63-64页
     ·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对磷的去除效果第64-66页
   ·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生物-结晶协同除磷特性研究第66-73页
     ·两级滤池交替周期内对氮磷的去除特性第67-69页
     ·两级生物滤池对氮磷的沿程去除特性第69-71页
     ·滤池滤料表面产物的SEM和EDS表征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镁源和超声作用对A/O交替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第74-84页
   ·镁源对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4-76页
     ·提高镁磷比对氨氮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4-75页
     ·提高镁磷比对磷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5-76页
     ·提高镁磷比对COD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6页
   ·超声对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6-80页
     ·超声对 48h 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6-78页
     ·超声对 36h 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第78-80页
   ·镁源和超声作用对滤料表面结晶产物的影响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4页
第七章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系统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及演替规律研究第84-92页
   ·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及 16S rDNA PCR扩增第84-85页
   ·16S rDNA PCR产物DGGE图谱分析第85-86页
   ·微生物种群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第86-87页
   ·优势生物种群系统发育树分析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建议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附录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极性三维电极耦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钛铁类净水剂的研发及在废水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