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Ⅲ族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硼球烯B40的化学修饰

中文摘要第1-14页
英文摘要第14-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29页
   ·碳富勒烯C_(60)第19-20页
   ·硼双链形成的全硼类石墨烯第20-24页
   ·全硼富勒烯第24-27页
   ·论文课题的选择、目的和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第29-37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29-30页
   ·耦合簇方法第30-31页
   ·与本论文相关的程序及具体研究方法第31-37页
     ·全局极小结构搜索第31页
     ·适配性自然密度划分成键分析第31-33页
     ·利用CP2K程序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3页
     ·光电子能谱(PES)模拟第33-37页
       ·光电子能谱原理简介第34页
       ·光电子能谱实验装置简介第34-35页
       ·阴离子电子剥离能与中性分子电离能的计算第35-37页
第三章 硼双链纳米带团簇B_nH_2~(2-)与Li_2B_nH_2第37-51页
   ·引言第37-38页
   ·计算方法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50页
     ·硼双链纳米带团簇B_(14)H_2~(2-)、B_(18)H_2~(2-)和B_(22)H_2~(2-)及其锂盐第39-42页
     ·Li_2B_nH_2和B_nH_2~(2-)中的σ与π双共轭现象第42-43页
     ·Li_2B_nH_2电子亲和能与电离势中的4n模式第43-47页
     ·带状芳香性和(4n+2)电子计数规则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稠环芳香性硼烯B_(3n)H_m第51-69页
   ·引言第51-52页
   ·计算方法第52-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7页
     ·结构与稳定性第54-58页
     ·CMO与AdNDP分析第58-62页
     ·ELF 分析第62-65页
     ·电子剥离能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硼球烯B_(40)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稳定性第69-81页
   ·引言第69页
   ·研究方法第69-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9页
     ·硼球烯B_(40)的结构与稳定性第70-74页
     ·硼球烯B_(40)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74页
     ·硼球烯B_(40)的化学成键第74-78页
     ·硼球烯B_(40)~-的PES模拟谱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金属硼球烯M@B_(40)(M=Ca,Sr)与M&B_(40)(M=Be,Mg)第81-99页
   ·引言第81-82页
   ·计算方法第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97页
     ·金属内嵌硼球烯C_(2v)Ca@B_(40)的结构与稳定性第82-89页
     ·金属内嵌硼球烯C_(2v)Ca@B_(40)的成键特征第89-90页
     ·金属内嵌硼球烯C_2Ca@B_(40)~-的PES模拟谱第90-92页
     ·对比M@B_(40)(M=Ca,Sr)与M&B_(40)(M=Be,Mg)第92-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七章 金属内嵌硼球烯阳离子团簇M@B_(40)~+(M=Sc,Y La,Ac)第99-107页
   ·引言第99页
   ·计算方法第99-100页
   ·结果与讨论第100-104页
     ·M@B_(40)~+(M=Sc,Y La,Ac)的结构与稳定性第100-104页
     ·La@B_40)~+的红外(IR)和拉曼(Raman)模拟光谱第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第八章 硼球烯B40的储氢性能第107-115页
   ·引言第107-108页
   ·计算方法第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13页
     ·B_(40)H_n(n=2,4,6,8,16)的结构与稳定性第108-109页
     ·Ca修饰B_(40)后对氢气的吸附第109-110页
     ·Li修饰B_(40)后对氢气的吸附第110-112页
     ·Li修饰B_(40)H_(16)后对氢气的吸附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9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115-117页
   ·工作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41-142页
承诺书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尘暴持续时间累积分布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
下一篇:双组分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对单糖和糖苷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