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贝类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牡蛎疱疹病毒魁蚶株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贝类派琴虫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9页
   ·牡蛎疱疹病毒魁蚶株的发现第13-14页
   ·分子生物技术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第14-22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第15-1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第16-18页
       ·荧光染料法第16-17页
       ·荧光探针法第17-18页
     ·等温扩增技术第18-22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第19-20页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第20-22页
   ·奥尔森派琴虫研究进展第22-25页
     ·派琴虫的发现第22-23页
     ·派琴虫感染症状第23页
     ·常用派琴虫检测方法第23-25页
       ·FIM法检测派琴虫第23页
       ·免疫学技术检测派琴虫第23-24页
       ·荧光PCR技术检测派琴虫第24页
       ·PCR技术检测派琴虫第24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派琴虫第24-25页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研究进展第25-27页
     ·AVNV诊断技术的发展第25-26页
     ·AVNV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6-27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27-28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牡蛎疱疹病毒魁蚶株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第29-44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魁蚶病料第30页
     ·主要试剂第30页
     ·仪器设备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5页
     ·CPA引物设计第30-31页
     ·OsHV1SB粗提液的制备和病毒总DNA的提取第31-32页
     ·OsHV1SB的CPA反应初始体系配比和反应条件第32-33页
     ·OsHV1SB的CPA反应条件优化第33页
       ·反应温度的优化第33页
       ·MgCl_2浓度的优化第33页
       ·dNTPs浓度的优化第33页
       ·反应时间的优化第33页
     ·OsHV1SB的CPA反应产物的酶切鉴定第33页
     ·OsHV1SB的CPA反应灵敏度实验第33-34页
     ·靶序列引物设计第34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4-35页
     ·OsHV1SB的CPA反应特异性实验第35页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35页
   ·实验结果第35-42页
     ·CPA反应条件的优化第35-38页
       ·反应温度的优化结果第35-36页
       ·MgCl_2浓度的优化结果第36-37页
       ·dNTPs浓度的优化结果第37页
       ·反应时间的优化结果第37-38页
     ·CPA产物的酶切鉴定结果第38-39页
     ·CPA灵敏度实验结果第39页
     ·CPA特异性实验结果第39-40页
     ·CPA产物可视化鉴定结果第40-41页
     ·CPA检测实际魁蚶样品的应用第41-42页
   ·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贝类奥尔森派琴虫流行病学调查第44-52页
   ·实验材料第44-45页
     ·贝类样品第44页
     ·实验试剂第44页
     ·仪器设备第44-45页
   ·实验方法第45-46页
     ·引物合成第45页
     ·检测样品DNA的提取第45页
     ·样品的PCR检测第45-46页
     ·检测结果汇总分析第46页
   ·实验结果第46-50页
     ·贝类样品DNA浓度检测结果第46页
     ·样品检测结果分析第46-50页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多重跨膜蛋白基因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第52-61页
   ·实验材料第53页
     ·AVNV病料和菌株第53页
     ·实验试剂第53页
     ·仪器设备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8页
     ·引物设计第53-54页
     ·ORF110 基因的克隆第54-55页
     ·重组质粒pPIC9k-ORF110 的构建第55-56页
     ·重组质粒线性化第56-57页
     ·重组质粒的电转化第57页
     ·PCR验证表达菌株的构建第57页
     ·pPIC9k-ORF110 的毕赤酵母诱导表达第57-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ORF110 基因的TA克隆第58页
     ·重组质粒pPIC9k-ORF110 的酶切验证第58-59页
     ·毕赤酵母重组菌GS115(pPIC9k-ORF110)的鉴定第59-60页
     ·重组菌GS115( pPIC9k-ORF110 )的诱导表达第60页
   ·讨论第60-61页
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黄河、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下一篇:人工鱼礁投放误差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