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act | 第6-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油橄榄概述 | 第11-12页 |
| ·油橄榄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我国油橄榄的引种与栽培 | 第11-12页 |
| ·油橄榄的主要用途 | 第12页 |
| ·油橄榄果中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生理功能 | 第12-15页 |
| ·脂肪酸 | 第12-13页 |
| ·多酚类化合物 | 第13页 |
| ·角鲨烯 | 第13-14页 |
| ·原糖 | 第14页 |
| ·甾醇类 | 第14页 |
| ·维生素类 | 第14-15页 |
| ·蛋白质类 | 第15页 |
| 2 立题依据 | 第15-16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6-19页 |
| ·材料 | 第16页 |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试剂 | 第16页 |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6-19页 |
|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16-17页 |
| ·含油率、总多酚、还原糖、蛋白质、含水率的测定 | 第17-18页 |
| ·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 ·主要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53页 |
| ·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化 | 第19-22页 |
| ·果实横径、纵径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19页 |
| ·果实体积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19-20页 |
| ·单果重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0-21页 |
| ·核重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1页 |
| ·果肉果核比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1-22页 |
| ·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22-24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2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22-24页 |
| ·油橄榄果实含油率、总多酚、还原糖、蛋白质、含水率的变化 | 第24-27页 |
| ·含油率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4-25页 |
| ·总多酚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5页 |
| ·还原糖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5-26页 |
| ·蛋白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6-27页 |
| ·含水率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7页 |
| ·油橄榄果实含油率、总多酚、还原糖、蛋白质、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 ·油橄榄果实主要脂肪酸的变化 | 第29-37页 |
| ·油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29-30页 |
| ·棕榈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0-31页 |
| ·棕榈油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1页 |
| ·亚油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1-32页 |
| ·硬脂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2-33页 |
| ·亚麻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3页 |
| ·花生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3-34页 |
| ·花生烯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4-35页 |
| ·二十二烷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5页 |
| ·二十四烷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5-36页 |
| ·角鲨烯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36-37页 |
| ·油橄榄果实主要脂肪酸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37-39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8-39页 |
| ·油橄榄果实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 第39-48页 |
| ·没食子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0页 |
| ·羟基酪醇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0-41页 |
| ·对羟基苯甲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1-42页 |
| ·绿原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2页 |
| ·咖啡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2-43页 |
| ·对香豆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3-44页 |
| ·阿魏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4页 |
| ·苯甲酸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 ·芦丁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5-46页 |
| ·毛蕊花糖苷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6页 |
| ·橄榄苦苷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6-47页 |
| ·槲皮素含量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47-48页 |
| ·油橄榄果实主要多酚类化合物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48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 ·成熟度综合评价 | 第50-51页 |
| ·品种综合评价 | 第51-53页 |
| 5 讨论 | 第53-57页 |
| ·表型性状随成熟度和品种的变化 | 第53-54页 |
| ·还原糖、总多酚、蛋白质、含油率、含水率随成熟度和品种的变化 | 第54页 |
| ·脂肪酸组成随成熟度和品种的变化 | 第54-55页 |
| ·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随成熟度和品种的变化 | 第55-56页 |
| ·最佳成熟度和品质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 6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