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中国的发电方式和发电现状 | 第17-23页 |
| ·中国的发电方式 | 第17-19页 |
| ·火电 | 第17-18页 |
| ·水电 | 第18页 |
| ·核电 | 第18-19页 |
| ·太阳能和风电技术 | 第19页 |
| ·中国的发电现状 | 第19-21页 |
| ·影响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因素 | 第21-23页 |
| ·产业政策 | 第21-22页 |
| ·资本 | 第22-23页 |
| ·技术 | 第23页 |
| 第3章 全要素生产率定义及分类 | 第23-26页 |
| ·全要素生产率定义 | 第23-25页 |
| ·全要素生产率分类 | 第25-26页 |
| ·纯技术效率变化(GPEC) | 第25页 |
| ·纯技术进步(GPTC) | 第25页 |
| ·技术规模变化(GSTC) | 第25-26页 |
| ·规模效率变化(GSEC) | 第26页 |
| 第4章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模型 | 第26-30页 |
| ·当期和全局的生产可能性集 | 第26-27页 |
| ·方向性距离函数 | 第27-28页 |
| ·Malmquist指数和GML指数及其分解 | 第28-30页 |
| 第5章 中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 第30-42页 |
|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30-33页 |
| ·Malmquist指数 | 第33-34页 |
| ·GML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 | 第34-36页 |
| ·GML指数变化规律和收敛性探究 | 第36-40页 |
| ·GML函数的实证结果 | 第40-42页 |
| 第6章 中国电力行业的政策建议及结论 | 第42-47页 |
| ·本文结论 | 第42-43页 |
| ·本文研究中的不足 | 第42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 ·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 ·完善电力行业的的法律和法规 | 第43页 |
| ·完善电力行业的经济政策 | 第43-44页 |
| ·利用清洁能源发电 | 第44-45页 |
| ·改进电力传输技术 | 第45页 |
| ·实行差别定价政策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