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心脏血管和淋巴系外科学论文--周围血管论文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导管溶栓治疗下肢缺血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根据目前可以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低剂量(10mg)与高剂量(2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脑检索中国知网(1990~2013)、万方(1990~2013)、维普(1990~2013)、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 Link(1990~2013)、OVID(1990~2013)、Pubmed(1990~2013)、Science Direct (1990~2013)、EBSCO(1990~2013)、EMBASE(1990~2013)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低剂量与高剂量rt-PA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缺血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利用Cochrane中心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研究共360例患者,其中低剂量组192例,高剂量组168例。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2组间踝肱指数(MD=0.20,95%CI=-0.43~0.02,P=0.07)、30d患肢生存率(OR=1.05, 95%CI=0.50~2.19,P=0.90)、6个月后血管再狭窄率(OR=1.00,95%CI=0.54~1.84, P=1.00)以及穿刺后直径5cm腹股沟血肿的发生率(OR=1.26,95%CI=0.54~2.96,P=0.5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大出血和应激性出血的发生率高剂量组均高于于低剂量组(OR=2.58,95%CI=1.11~5.98,P=0.03:OR=2.81,95%CI=1.25~6.31, P=0.01)。结论:通过比较间踝肱指数、30d患肢生存率、6个月后血管再狭窄率等指标两种剂量rt-PA导管溶栓治疗下肢缺血疗效近似,但低剂量方案术后大出血和应激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剂量方案。
【关键词】:导管接触溶栓 下肢缺血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4.4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耳后皮瓣联合耳甲腔软骨移植矫正杯状耳畸形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穿刺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