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利率期限结构概念及拟合方法 | 第13-15页 |
·利率期限结构概念 | 第13页 |
·静态拟合方法 | 第13-14页 |
·动态拟合方法 | 第14-15页 |
·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 | 第15-18页 |
·宏观金融模型 | 第16页 |
·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 | 第16-17页 |
·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 | 第17页 |
·利率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 | 第17-18页 |
·非线性模型分类及应用 | 第18-19页 |
·非线性模型分类 | 第18-19页 |
·STR模型应用 | 第19页 |
·文献总结 | 第19-21页 |
3 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对比 | 第21-28页 |
·债券市场现状 | 第21-25页 |
·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扩大,债券种类丰富 | 第21-23页 |
·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债券指数总体上行 | 第23-24页 |
·投资者类型多样化 | 第24-25页 |
·两债券市场整体比较 | 第25-26页 |
·两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比较 | 第26-28页 |
4 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市利率期限结构比较——基于动态因子模型 | 第28-39页 |
·模型设定 | 第28-30页 |
·一般动态因子模型 | 第28-29页 |
·加入宏观变量的动态因子模型 | 第29-30页 |
·数据选择 | 第30-31页 |
·实证结果 | 第31-37页 |
·一般动态因子模型参数估计 | 第31-32页 |
·拟合效果检验 | 第32-34页 |
·包含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因子模型参数估计 | 第34-36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6-37页 |
·两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对比 | 第37-39页 |
5 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市利率期限结构应用——基于非线性STR模型 | 第39-54页 |
·模型设定 | 第39-41页 |
·数据选择 | 第41页 |
·实证分析 | 第41-48页 |
·备选方程参数估计 | 第41-43页 |
·非线性检验与转换函数确定 | 第43-44页 |
·STR模型参数估计 | 第44-48页 |
·两市场非线性STR模型 | 第48-54页 |
·备选方程参数估计 | 第48-49页 |
·非线性检验与转换函数确定 | 第49-50页 |
·STR模型参数估计 | 第50-54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完善债券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化水平 | 第55页 |
·健全债券收益率曲线,挖掘其蕴含的信息价值 | 第55页 |
·加速互联互通,促进债市统一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