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法在达坂城白杨沟铜矿寻找隐伏矿体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题目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达坂城成矿区相关调查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瞬变电磁法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瞬变电磁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与解译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与矿产背景 | 第15-25页 |
·达坂城成矿带区域地质特征 | 第15-20页 |
·地层 | 第16-18页 |
·侵入岩 | 第18页 |
·火山岩 | 第18页 |
·构造 | 第18-20页 |
·白杨沟铜矿区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矿区地层特征 | 第20-21页 |
·研究区侵入岩特征 | 第21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21-22页 |
·达坂城铜矿区矿产特征 | 第22-25页 |
·铜沟铜矿特征 | 第22-23页 |
·庙儿沟铜矿特征 | 第23页 |
·杏树沟铜矿特征 | 第23-24页 |
·苇草沟铜矿特征 | 第24页 |
·白杨沟铜矿化特征 | 第24页 |
·本节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达坂城铜矿区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研究 | 第25-28页 |
·控矿因素 | 第25-27页 |
·地层控矿作用 | 第25-26页 |
·构造控矿作用 | 第26页 |
·岩浆活动控矿作用 | 第26-27页 |
·矿床成因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瞬变电磁的基本理论与野外数据采集 | 第28-37页 |
·基本原理 | 第28-31页 |
·回线装置和回线的选择 | 第31-34页 |
·回线装置 | 第31-33页 |
·回线的选择 | 第33页 |
·大回线定源装置的剖面曲线特征 | 第33-34页 |
·测网设计与工作步骤 | 第34-36页 |
·移动GIS 的应用 | 第34页 |
·激电中梯测网的设计 | 第34-35页 |
·瞬变电磁测网设计 | 第35-36页 |
·瞬变电磁法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瞬变电磁系统中的电磁噪声 | 第36页 |
·功率—灵敏度 | 第36页 |
·回线边长 | 第36-37页 |
·地质噪声 | 第37页 |
·地形影响 | 第37页 |
第五章 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研究 | 第37-43页 |
·区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 | 第38-39页 |
·区域岩(矿)石密度特征 | 第38页 |
·区域岩(矿)石磁性特征 | 第38-39页 |
·区域重力场特征 | 第39页 |
·区域磁场特征 | 第39页 |
·矿区岩(矿)石电性特征 | 第39-41页 |
·测试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物性测试结果 | 第40-41页 |
·地球物理直接和间接找矿标志 | 第41-43页 |
·地球物理直接找矿标志 | 第41-42页 |
·地球物理间接找矿标志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数据处理与解译 | 第43-67页 |
·瞬变电磁测深数据处理 | 第43-50页 |
·处理软件的选择 | 第43页 |
·大定源数据的处理步骤 | 第43-45页 |
·测点高程数据的获取 | 第45-48页 |
·地形校正的实现 | 第48-50页 |
·绘制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 | 第50页 |
·瞬变电磁测深异常特征及解译 | 第50-60页 |
·多测道V/I 剖面曲线形态分析 | 第51-54页 |
·瞬变电磁法测深剖面异常特征与定性解译 | 第54-60页 |
·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 第60-66页 |
·背景值的确定 | 第60-61页 |
·极化率异常特征与解译 | 第61-66页 |
·地质与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的建立 | 第66-67页 |
·地质找矿标志 | 第66-67页 |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 第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今后工作建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