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乙草胺微生物降解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克隆与酶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6-17页
前言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0页
 1 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第18-25页
   ·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第19页
   ·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9-20页
   ·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降解过程第20-25页
 2 乙草胺生物降解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第25-31页
   ·催化N-脱烷基起始反应的氧化酶第25-28页
   ·CMEPA水解酶研究进展第28-31页
 3 氯代乙酰胺除草剂降解基因在转基因作物中的应用第31页
 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立题依据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40页
第二章 Delftia sp.T3-6菌株CMEPA水解酶的纯化第40-66页
 第一节 CMEPA水解产物定量测定方法研究第41-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试剂第41页
   ·仪器第41页
   ·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法测定MEA含量的研究第41-42页
   ·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法检测苯胺、苯酚及其衍生物第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9页
   ·MEA与4-氨基安替比林显色反应可见光波段扫描结果第42-43页
   ·MEA最低检测限及标准曲线第43页
   ·温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第43-44页
   ·pH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第44-45页
   ·化学试剂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第45-47页
   ·苯胺、苯酚及其衍生物的检测第47-49页
 第二节 Delftia sp.T3-6菌株粗酶液特性研究第49-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材料与仪器第49页
   ·菌株Delftia sp.T3-6培养和粗酶液的制备第49页
   ·酶活测定第49-50页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50页
   ·pH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50页
   ·温度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50页
   ·金属离子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的影响第50页
   ·有机溶剂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pH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51页
   ·温度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51-52页
   ·金属离子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有机溶剂、螯合剂及表面活性剂对Delftia sp.T3-6粗酶液CMEPA水解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第三节 Delftia sp.T3-6菌株CMEPA水解酶的纯化第54-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材料第54页
   ·酶活测定第54页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54页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54-55页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第55页
   ·Butyl-650M疏水交换层析第55页
   ·Superdex G-200凝胶层析第55页
   ·SDS-PAGE电泳及酶谱分析第55-56页
   ·肽指纹图谱鉴定与蛋白质N端测序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1页
   ·CMEPA水解酶硫酸铵分级沉淀第56-57页
   ·CMEPA水解酶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柱层析分离第57页
   ·CMEPA水解酶Butyl-650M疏水柱层析分离第57-58页
   ·CMEPA水解酶Superdex G-200凝胶层析结果第58-60页
   ·酶谱分析第60页
   ·肽指纹图谱鉴定与蛋白质N端测序第60-61页
 本章讨论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三章 Delftia sp.T3-6菌株CMEPA水解酶基因克隆与重组酶酶学特性研究第66-114页
 第一节 Delftia sp.T3-6 CMEPA水解酶基因克隆第67-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77页
   ·菌株和质粒第67页
   ·培养基与试剂第67-68页
   ·PCR扩增damH使用引物第68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68-69页
   ·质粒的提取第69页
   ·普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9-70页
   ·转化感受态细胞第70页
   ·damH基因PCR扩增第70-73页
   ·表达菌株的构建第73-75页
   ·表达菌株的活性验证及测序验证第75-76页
   ·damH下游序列的扩增第76页
   ·Delftia sp.T3-6对环已醇和ε-已内酯的降解第76-77页
   ·序列分析软件、在线分析网址第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6页
   ·Delftia sp.T3-6总DNA提取第77-78页
   ·PCR扩增damH基因第78-79页
   ·表达载体pET-29a(+)-damH的构建第79页
   ·表达菌株的活性验证第79-81页
   ·DamH氨基酸序列分析第81-82页
   ·damH下游核酸序列分析第82-83页
   ·Delftia sp.T3-6对环已醇和ε-已内酯的降解第83-86页
 第二节 重组酶DamH酶学特性研究第86-9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6-88页
   ·菌株和试剂第86页
   ·重组酶DamH的诱导表达第86页
   ·重组酶DamH的纯化第86-87页
   ·重组酶DamH的底物特异性第87页
   ·重组酶DamH对不同底物K_m值和K_(cat)测定第87页
   ·温度和pH值对重组酶DamH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87-88页
   ·金属离子对重组酶DamH活性的影响第88页
   ·有机溶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对重组酶DamH活性的影响第8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8-96页
   ·重组酶DamH的诱导表达第88-89页
   ·重组酶DamH纯化第89-90页
   ·重组酶DamH底物特异性第90-92页
   ·pH和温度对重组酶DamH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第92-93页
   ·金属离子对重组酶DamH活性的影响第93-94页
   ·有机溶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对重组酶DamH活性的影响第94-96页
 第三节 重组酶DamH定点突变与结晶条件研究第96-10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6-98页
   ·菌株第96页
   ·仪器与试剂第96页
   ·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damH第96-97页
   ·突变表达菌株诱导表达及突变重组酶的活性测定第97页
   ·DamH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及优化第97-9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8-105页
   ·突变表达菌株静息细胞活性检测第98-100页
   ·DamH纯化与浓缩第100页
   ·DamH结晶条件初筛第100-102页
   ·DamH结晶条件优化第102-103页
   ·DamH晶体X-射线衍射第103-104页
   ·DamH蛋白结构模拟第104-105页
 本章讨论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第四章 Rhodococcus sp.T3-1菌株N-脱烷基酶复合体纯化与基因克隆第114-140页
 第一节 Rhodococcus sp.T3-1乙草胺N-脱烷基酶纯化第115-1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5-118页
   ·菌株及仪器第115页
   ·破碎方法对Rhodococcus sp.T3-1粗酶液活性的影响第115-116页
   ·Rhodococcus sp.T3-1突变株的获得与鉴定第116-117页
   ·盐析第117-118页
   ·Butyl-650M疏水交换层析第118页
   ·肽指纹图谱分析第11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8-126页
   ·破碎方法对Rhodococcus sp.T3-1粗酶液活性的影响第118-119页
   ·Rhodococcus sp.T3-1乙草胺N-脱乙氧甲基活性缺陷型的获得与鉴定第119-122页
   ·盐析第122-123页
   ·Butyl-650M疏水柱层析第123-124页
   ·肽指纹图谱分析结果第124-126页
 第二节 Rhodococcus sp.T3-1 N-脱烷基酶基因克隆第126-1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6-128页
   ·菌株、培养基、试剂及仪器第126页
   ·PCR扩增使用引物第126-127页
   ·质粒的提取第127页
   ·普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127页
   ·基因PCR扩增第127页
   ·表达载体及表达菌株的构建第127-128页
   ·表达菌株诱导表达及SDS-PAGE分析第128页
   ·ethABCD基因簇不同组织形式表达菌株活性测定第128页
   ·Rhodococcus sp.T3-1(MT)菌株ethABCD基因簇PCR检验第1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8-134页
   ·ethABCD基因簇的克隆第128-130页
   ·表达菌株的构建第130-131页
   ·重组酶诱导表达第131-132页
   ·不同组织形式的基因簇表达菌株全细胞测活第132-133页
   ·PCR检验Rhodococcus sp.T3-1(MT)菌株ethABCD基因簇各组分第133-134页
 本章讨论第134-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0页
全文总结第140-142页
主要创新点第142-144页
下一步工作设想第144-146页
附录第146-156页
 附录1 培养基和试剂配方第146-149页
  一、培养基第146页
  二、试剂第146-149页
 附录2 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第149-156页
  一、Delftia sp.T3-6 CMEPA水解酶相关序列第149-150页
  二、Rhodococcus sp.T3-1纯化蛋白肽指纹图谱结果第150-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鹰嘴豆NAC转录因子CarNAC4、CarNAC5和CarNAC2参与逆境胁迫响应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桃microRNA的识别及其与靶基因的作用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