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氮肥运筹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摘要第12页
 1 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第12-13页
 2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13-17页
   ·土壤物理性状第13-14页
     ·土壤结构第13页
     ·土壤温度第13页
     ·土壤水分第13页
     ·土壤空气第13-14页
   ·土壤化学性状第14-15页
     ·土壤有机质第14页
     ·土壤无机营养第14-15页
     ·土壤pH第15页
   ·土壤生物活性第15-17页
     ·土壤微生物第15-16页
     ·土壤酶第16-17页
     ·土壤动物第17页
 3 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第17-18页
   ·小麦的生长第17页
   ·作物的产量第17-18页
   ·秸秆还田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第18页
 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25页
 Abstract第25-26页
第二章 氮肥运筹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第26-40页
 摘要第26-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试验设计第27页
   ·取样及测定方法第27-28页
     ·小麦出苗率第27页
     ·小麦产量第27-28页
     ·地上部干物重第28页
     ·植株含氮量第28页
     ·叶绿素含量第28页
   ·计算方法第28页
   ·数据分析第28-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29-30页
   ·氮肥运筹和还田方式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第30-31页
   ·氮肥运筹和还田方式对旗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第31页
   ·氮肥运筹和还田方式下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第31-32页
   ·氮肥运筹和还田方式对小麦阶段性氮吸收的影响第32-33页
   ·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3-34页
 3 讨论与小结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Abstract第38-40页
第三章 氮肥运筹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40-56页
 摘要第40-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试验设计第41页
     ·稻秸还田下配以氮肥运筹试验第41页
     ·稻秸还田下配以不同还田方式试验第41页
   ·取样方法第41页
   ·测定方法第41页
     ·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第41页
     ·土壤无机氮的测定第41页
   ·计算方法第41页
   ·数据分析第41-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52页
   ·氮肥运筹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42-46页
     ·土壤温度第42-43页
     ·土壤含水量第43-45页
     ·土壤容重第45-46页
     ·土壤pH第46页
   ·氮肥运筹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46-49页
     ·土壤硝态氮第46-47页
     ·土壤铵态氮第47-48页
     ·土壤无机氮积累第48-49页
   ·还田方式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49-52页
     ·土壤硝态氮第49-50页
     ·土壤铵态氮第50-51页
     ·土壤无机氮积累第51-52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Abstract第55-56页
第四章 氮肥运筹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第56-84页
 摘要第56-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试验设计第57页
     ·稻秸还田下配以氮肥运筹试验第57页
     ·稻秸还田下配以不同还田方式试验第57页
   ·取样方法第57页
   ·测定方法第57页
     ·土壤微生物第57页
     ·土壤酶第57页
   ·计算方法第57-58页
   ·数据分析第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78页
   ·氮肥运筹和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58-66页
     ·土壤细菌第58-61页
     ·土壤真菌第61-63页
     ·土壤放线菌第63-66页
   ·氮肥运筹和还田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66-78页
     ·土壤过氧化氢酶第66-69页
     ·土壤脲酶第69-72页
     ·土壤蔗糖酶第72-75页
     ·土壤中性磷酸酶第75-7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Abstract第83-84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84-92页
 摘要第84页
 1 讨论第84-86页
   ·氮肥基追比、还田方式对小麦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84-85页
   ·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影响第85页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对土壤无机氮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第85页
   ·土壤无机氮对小麦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第85-86页
 2 结论第86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86-87页
 4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Abstract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豆间作条件下大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研究
下一篇:氮肥和密度对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影响及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