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0页 |
·抗菌材料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抗菌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3-14页 |
·卤胺的结构特点、稳定性及杀菌机理 | 第14-16页 |
·卤胺的结构特点 | 第14-15页 |
·卤胺化合物稳定性 | 第15-16页 |
·卤胺的杀菌机理 | 第16页 |
·卤胺的发展及应用 | 第16-18页 |
·卤胺在抗菌纺织品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卤胺在水消毒上的应用 | 第17页 |
·卤胺在抗菌涂料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卤胺在有害物质的降解上的应用 | 第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创新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含有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卤胺/季铵盐聚合物纳微米粒子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的研究 | 第20-41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纳微米粒子(SiO_2@PS N/MPs)的合成 | 第23页 |
·SiO_2@PS N/MPs的氯甲基化 | 第23页 |
·SiO_2@PSC N/MPs中氯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含有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卤胺前置体聚合物/季铵盐纳微米粒子(SiO_2@PSC-QAS-DMH N/MPs)的合成 | 第23-24页 |
·SiO_2@PSC-QAS-DMH N/MPs的氯化 | 第24页 |
·SiO_2@PSC-QAS-DMC N/MPs氧化态氯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SiO_2@PSC-QAS-DMC N/MPs中卤胺官能团稳定性及再生性能的测定 | 第24页 |
·SiO_2@PSC-QAS-DMC N/MPs抗菌性能的评价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9页 |
·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纳微米粒子(SiO_2@PS N/MPs)的制备 | 第25-29页 |
·引发剂用量对SiO_2@PS N/MPs的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26-27页 |
·二氧化硅与苯乙烯的质量比对SiO_2@PS N/MPs的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27-29页 |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纳微米粒子(SiO_2@PS N/MPs)的氯甲基化 | 第29页 |
·含有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卤胺前置体/季铵盐聚合物纳/微米粒子(SiO_2@PSC-QAS-DMH N/MPs)的合成 | 第29-31页 |
·含有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卤胺前置体/季铵盐聚合物纳/微米粒子(SiO_2@PSC-QAS-DMC N/MPs) 氯化条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材料结构以及性能的表征 | 第32-36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3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3-35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35-36页 |
·比表面积和孔容积(BET)分析 | 第36页 |
·SiO_2@PSC-QAS-DMC N/MPs中卤胺官能团稳定性及再生性 | 第36-38页 |
·SiO_2@PSC-QAS-DMC N/MPs抗菌性能的评价 | 第38-39页 |
·SiO_2@PSC-QAS-DMC N/MPs的浓度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 第38页 |
·SiO_2@PSC-QAS-DMC N/MPs与细菌接触时间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卤胺交联聚合物纳微米粒子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的研究 | 第41-56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试剂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步骤 | 第42-44页 |
·丙烯酸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共聚物纳微米粒子(PAA/MBAA-ClN/MPs)的合成 | 第42-43页 |
·PAA/MBAA N/MPs的氯化 | 第43页 |
·PAA/MBAA-Cl N/MPs氧化态氯含量测定 | 第43页 |
·PAA/MBAA-Cl N/MPs抗菌性能评价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丙烯酸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共聚物(PAA/MBAA)纳微米粒子(PAA/MBAA-Cl N/MPs)合成条件的选择 | 第44-49页 |
·AA和MBAA的总质量占溶剂百分比对PAA/MBAA N/MPs粒径的影响 | 第44-45页 |
·AA和MBAA的摩尔比对PAA/MBAA N/MPs粒径的影响 | 第45-46页 |
·引发剂浓度对PAA/MBAA N/MPs粒径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反应温度对PAA/MBAA N/MPs粒径的影响 | 第47-49页 |
·PAA/MBAA N/MPs氯化条件的选择 | 第49-51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1-52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52-53页 |
·PAA/MBAA-Cl N/MPs中卤胺官能团的储存稳定性及再生性评价 | 第53-54页 |
·抗菌测试 | 第54-55页 |
·PAA/MBAA-Cl N/MPs的浓度对抑菌率的影响 | 第54页 |
·PAA/MBAA-Cl N/MPs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对抑菌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卤胺交联聚合物纳微米粒子在聚氨酯膜材料中的应用 | 第56-62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试剂 | 第56-57页 |
·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抗菌聚氨酯(PU)溶液的制备 | 第57页 |
·抗菌聚氨酯(PU)膜的制备 | 第57页 |
·PAA/MBAA-Cl N/MPs中卤胺官能团在PU膜中再生性及稳定性测试 | 第57页 |
·掺杂PAA/MBAA-Cl N/MPs的PU膜抑菌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PAA/MBAA-Cl N/MPs中卤胺官能团在PU膜中储存稳定性及再生性评价 | 第58-59页 |
·PAA/MBAA-Cl N/MPs在PU膜材料中的分散性 | 第59-60页 |
·含有PAA/MBAA -Cl N/MPs的抗菌PU膜的抑菌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