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电成像测井技术发展现状及碳酸盐岩沉积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电成像测井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碳酸盐岩沉积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理论依据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理论依据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条件 | 第14页 |
·论文研究工作量及取得的认识 | 第14-17页 |
·论文研究工作量 | 第14-15页 |
·取得的主要进展及认识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区域沉积格局及演化 | 第17-18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8-22页 |
·岩性地层划分及特征 | 第18-20页 |
·地层纵横向分布及平面展布特征 | 第20-22页 |
第3章 电成像测井原理及测井相划分方案 | 第22-34页 |
·电成像测井原理 | 第22-25页 |
·电成像图像色度标定 | 第23-24页 |
·电成像图像的色谱 | 第24-25页 |
·电成像图像的生成与显示 | 第25页 |
·电成像测井图像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FMI电成像测井相识别方法和流程 | 第25-26页 |
·电成像测井相综合解释方法及图例系统 | 第26-29页 |
·碳酸盐岩电成像测井相划分方案 | 第29-32页 |
·中古43井区电成像测井相划分方案 | 第32-34页 |
第4章 碳酸盐岩电成像测井相岩性解释 | 第34-52页 |
·电成像测井相模板 | 第34-39页 |
·块状相 | 第34-35页 |
·层状相 | 第35-38页 |
·斑状相 | 第38-39页 |
·碳酸盐岩岩石学类型及电成像测井响应特征 | 第39-44页 |
·颗粒灰岩-电成像测井相响应特征 | 第39-40页 |
·泥晶灰岩-电成像测井相响应特征 | 第40页 |
·颗粒云岩-电成像测井相响应特征 | 第40-41页 |
·电成像测井相与岩性对应关系 | 第41-44页 |
·岩性的电成像测井解释 | 第44-46页 |
·岩性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岩心、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深度归位研究 | 第49-52页 |
·岩心—电成像测井深度归位与标定 | 第49-50页 |
·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深度归位与标定 | 第50-52页 |
第5章 碳酸盐岩电成像测井相在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 第52-75页 |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及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碳酸盐岩电成像测井地层划分 | 第53-56页 |
·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地层分界特征 | 第53-54页 |
·区域应用效果 | 第54-56页 |
·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及电成像测井相 | 第56-70页 |
·沉积相类型及微相划分 | 第56-62页 |
·电成像测井相-沉积微相对应关系 | 第62-68页 |
·电成像测井相在沉积相解释中的应用 | 第68-70页 |
·沉积相发育特征 | 第70-75页 |
·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 | 第70-71页 |
·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 | 第71-72页 |
·沉积相模式建立 | 第72页 |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