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

南海北部陆坡DLW3101孔沉积物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15页
     ·古海洋学研究现状第12-13页
     ·南海古海洋学研究现状第13-15页
     ·近年来南海古海洋学研究方法与成果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与完成工作第16-20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完成工作第17-20页
第二章 区域环境第20-31页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第20-21页
     ·研究区位置第20页
     ·区域气候条件第20-21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21-26页
     ·区域地形地貌第21-22页
     ·地质构造背景与演化历史第22-24页
     ·地层特征第24-26页
   ·区域沉积类型及沿岸水文泥沙输入特征第26-28页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第26-28页
     ·南海沿岸水文泥沙输入特征第28页
   ·区域海洋水动力环境第28-31页
     ·广东沿岸流第29页
     ·南海暖流第29-30页
     ·黑潮南海分支第30-31页
第三章 荔湾 3-1 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第31-36页
   ·地形特征第31-32页
   ·地貌特征第32-36页
第四章 钻孔材料与测试方法第36-39页
   ·钻孔材料第36页
   ·测试方法第36-39页
     ·粒度测试第36-37页
     ·碳酸钙测试第37页
     ·碳\氧同位素测试第37-38页
     ·XRF元素扫描测试第38-39页
第五章 测试结果第39-49页
   ·DLW3101孔取样位置地震剖面特征第39-40页
   ·DLW3101孔沉积物岩性特征第40-42页
   ·DLW3101孔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第42-44页
   ·DLW3101孔沉积物碳酸钙和氧同位素特征第44-45页
   ·DLW310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第45-48页
     ·DLW3101孔沉积物常量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第45-46页
     ·DLW3101孔沉积物微量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DLW3101孔年代地层第49-53页
   ·氧同位素地层第49-50页
   ·南海北部DLW3101站线性沉积速率第50-52页
   ·DLW3101孔沉积地层第52-53页
第七章 DLW3101孔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意义及对古环境的响应第53-65页
   ·DLW3101孔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的意义第53页
   ·沉积物敏感粒级的提取第53-57页
     ·因子分析法提取敏感粒级第54-56页
     ·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敏感粒级第56-57页
   ·沉积物敏感粒级对古环境的响应第57-62页
     ·因子分析法提取敏感粒级对古环境的响应第57-60页
     ·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敏感粒级对古环境的响应第60-62页
   ·粒度指标的轨道周期分析第62-63页
     ·因子分析法粒度指标的轨道周期分析第62-63页
     ·粒级-标准偏差法粒度指标的轨道周期分析第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八章 DLW310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第65-69页
   ·典型元素变化与粒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65页
   ·特征元素比值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第65-69页
     ·古环境指标的提取第65-67页
     ·古环境指标对东亚夏季风的指示意义第67-69页
第九章 结论与认识第69-71页
   ·主要结论第69页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500年来亚洲干旱变化的树轮记录研究
下一篇:南极普里兹湾北部陆坡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